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72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8节

与此同时,美国本身的纺织业,也因为南北之间的冲突,而陷入了衰退。美国纽约棉花交易所崩盘了,伦敦的棉花交易所也已经崩盘。
两大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国,因为一场南北战争,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型。
幕府股友鸿池善,在几年前就因忠右卫门扶持本国工商业的原因,开始转而发展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不仅自己组织人手种植棉花,还在清国收购一般的皮棉,加工生产,进而为幕府提供被服帐篷等后勤军需物资。
因为幕府这两年一直在扩军,同时铁道会社和邮船会社的职员也每年向鸿池善订购大量的制服,所以整体上,鸿池屋的纺织所是在不断地扩产之中的。
英美两国用廉价纺织品打开了日本的市场,可是现在市场需求已经存在了,但是商品却消失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当然是市场凭空砸到了早有准备的鸿池善身上!
而且鸿池善不仅可以全力吃进日本本土的市场,隔壁的清国的市场也空虚了。英美两国都没纺织品卖来日本了,怎么可能还有纺织品卖去清国。
唯一令鸿池善感到可惜的就是棉花种植面积不大,能够吃下日本市场其中的一半,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真想要连清国的市场都吃下来,也没有那么多的棉花。
幕府今年会议,便安排鸿池善上来发言。表示幕府往后二三年的工作重心,可以转移到种植一般的经济作物上来,毕竟美国南方还是烟草、咖啡、蔗糖的重要产地之一,幕府得准备自力更生。
大伙儿这两年种一种棉花烟草啥的,而且粮食问题,幕府也已经着手解决了。没见到英国公使巴夏礼阁下,正坐在一旁嘛。
恩,没错了,新年伊始,英国公使换人了。
在忠右卫门使劲上眼药,然后给额尔金伯爵又是送礼又是送钱之后,伦敦方面终于有了反应。加上现在巴麦尊勋爵再度为相,自然得执行自己的遏制沙俄发展,扶持外围小国,堵截沙俄的策略。
因此阿礼国被命令回返伦敦,另有任用,说白了就是剥夺一切职衔,回家坐冷板凳去吧。换上来额尔金伯爵的小老弟巴夏礼,担任驻日公使。
以奖赏他在第二次中英战争之中,来回奔走,甚至差点丢掉性命的功劳和苦劳。给他一点捞钱的机会,存一点退休金。
至于额尔金伯爵,根据巴夏礼带来的消息,已经荣升印度总督啦。正式接过坎宁伯爵的棒,开始管理起整个带英帝国皇冠上面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也正是因为额尔金升任了印度总督,原本英国同幕府存在的征印军外交纠纷,算是得到了一个非常妥善的处置。额尔金伯爵表示将会按照当年坎宁伯爵答应的数额,向幕府支付拖欠的抚恤和军饷。
当然啦,已经是一笔糊涂账的军饷,双方二一添作五,直接算五十万英镑结案。忠右卫门大手一挥,只要了四十万,还有十万磅全都送给了额尔金作为礼物。
代价是额尔金保证每年在印度征集一定数量的大米,转售到日本这边来,保证日本不出现任何的饥荒问题。你可以放心大胆的种棉花了,我这边大米绝对管够的。
就算印度天灾地变,水旱连绵,我也能够保证足量的大米从印度转售到日本,就这么简单。
额尔金甚至嘱咐巴夏礼,可以以印度的粮食置换日本的棉花,棉花价格稍贵都没有事的,反正印度的米便宜,带英帝国总归不会亏。
况且说得再深一点,要是日本全国种棉花了,大米都要仰赖印度进口。那日本是不是就被英国给掐住了脖子啊,这对英国人而言,那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生意,所以不论是额尔金还是巴夏礼都觉得应该这么做。
最好日本完全依赖进口大米呢!
另外还有一桩大事,之前德川家定请求列国承认的《国是诏书》英国不是已经批准送来回信嘛。后来忠右卫门又派遣田边太一郎官辅去英国做领事,继续推动英国方面,同意幕府逼迫夏威夷成为保护国,以及擭取新几内亚和帕劳的事情。
外有额尔金助力,内有田边太一持币游说,英国方面已经基本同意了这个事情。但是有一个附带的要求,幕府向英国贷款一百万英镑,用以购买英国制造的铁甲舰。
两条!
死贵了!
为了夏威夷和新几内亚,忠右卫门也捏着鼻子认了,照例是以滨海关作保,英国人控制滨海关的时间又要拉长咯。
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英国虽然舍得给小弟花两个钱,但是这上上下下那么多张嘴,也是要喂一点的。就算巴麦尊勋爵和额尔金伯爵愿意扶持日本,可下面的小弟也得弄两个油水养家不是。
贷款条目中唯一令忠右卫门满意的就是英国方面表示,幕府可以派人直接来英国,全程从设计到制造,都跟英国人学习一番,算是掌握一下三千吨以上大船的制造技术。
等跟着英国造完铁甲舰,幕府本身的造船技术水平,想来也能够再升一截了。
第140章 幕府迎来宽裕期
趁着额尔金伯爵上任印度总督这个当口,而且还有四十万英镑的款子在印度,忠右卫门感觉可以整顿一下幕府本身的御米藏了。
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就算未来桦太和虾夷开发了起来,而且也能够生产大量的土豆、玉米、砂糖。但忠右卫门感觉还是需要防患于未然的,真要饿的时候,可没有人会来拉你一把。
本身征印军的事情,幕府这边已经处置完了。整支军队彻底解散,不复存在,抚恤军饷什么的,也已经解决完毕。额尔金伯爵拨来的这四十万英镑,等于算是意外之财,之前幕府上下都没觉得还能够要回来了的。
正好全都在印度买米,然后储存到江户和大阪城下的御米藏,作为灾害饥荒的储备粮。
对于备战备荒什么的,幕府上下的大臣,就算是脑子里再封建的人,也没有一个说不好的。幕府本身就应该掌握一批储备粮,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安定社情民心。
忠右卫门的目标是最少江户一百万石,大阪五十万石。江户本身的御米藏里面,其实就有三四十万石的,这也是之前八代将军德川吉宗设置的专用于救荒备灾的米藏。据说当年还是问前田家借的钱,用以收储大米的呢。
如今御米藏还兼着给天领内的小学生提供每日一顿午餐的支出,所以就算储备大米,也不怕有什么陈米过期的事情。幕府的官吏们会精确的保证两年陈以上的大米,都因为这样那样的支出,慢慢的消耗掉的。
回到正题,每年添补救荒米,发售掉陈米肯定是有损耗的,这又是一笔钱,经费从哪里来呢?起步的四十万英镑是额尔金大爷给的,后面额尔金大爷可不会再给钱了啊。
“实则如今幕府也未必需要全然卖出贡米了。”松平齐宣望了望岛津定义。
“怎么?”忠右卫门知道松平齐宣意有所指。
“去年年下,海关解交幕府金藏关余三百二十余万两。除了应付传习队诸军军饷外,纵使贡米不发卖,也足以支应。”
去年为啥海关关余能暴涨到黄金三百二十万两,原因很简单啊,进出口贸易更加繁荣了啊。法国和意大利的桑蚕死绝户了,各国都来日本求购生丝,生丝价格猛增一大截,出口不暴涨就奇怪了。
三百二十万两!
实际上已经超过幕府在没有海关收入前的岁入了,也就是说,单单依靠海关关余,便能够支应幕府原本体系下的开支,甚至还能够有盈余。
加上忠右卫门削减大奥,又给幕府一年省下了几十万,这几十万够给第一江户师发饷了。
说起来养女人真是没意思,六代将军德川家宣,大老婆天英院的年份是一万两千两,侧室月光院的年份是一万两。其余侧室一大片,各自都有二三千两,到五六千两。光是这几十个女人的份例就要小二十万。
算上四千多大奥女员工的各种开销,五十万一年未必打得住。你说这五十万我拿去养活第一江户师都够了,我养四千个根本都“用”不上的女人干嘛?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