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74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6节

再加上你的神父告诉你,距离汉阳只有五六十里路的济物浦开埠了,以后他母国法国的军队和大炮,就可以合理合法的进驻济物浦了。也就是说,如果发动起义,很有可能获得法国的直接援助。
你干不干?
不干不仅必须永远潜伏在地下,而且随时有被折磨残害而死的可能。干了那就算是为天主舍身,还很有可能获得外国势力的支持。
这些外国的实力那可是非常的强劲啊,直接就逼迫了金赵两家认怂,签订了开国条约。只要他们表态支持自己,那还不是成功在望?
“法使已然去往济物浦,若是与朝鲜国内切支丹相结,万事难以预料。”福泽谕吉留过洋,知道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的尿性,他觉得这事很有可能发生。
“此事与幕府无碍,你且不去管它。”忠右卫门示意福泽谕吉就当不知道。
朝鲜要是被英法同时胁迫成为保护国,这或许对李王反而是一件好事。保不齐他就会因为英法暗中角力,而保住王位。就像隔壁的琉球国王一样,因为英法相争不下,现在虽然彻底成了傀儡,可是王位保住了。
而且英法为了稳固在当地的统治,还会十分卖力的讨好以王室为首的保守势力,以增强统治的正统性。
甚至可以合理猜想,等到百年后,英法的殖民帝国分崩离析,王室只要能够站队成功,转身变成君宪国家,难度并不是非常大的事情。这样的话,王位不仅能够保住,还能够展开怀抱,迎接新纪元呢。
不过既然福泽谕吉一个外人,都能够感到汉阳波云诡谲,各方势力粉墨登场,那么这就说明汉阳的局面真的已经一团糟了。这样的国家能够接着再撑几十年,那真算是奇迹咯。
忠右卫门倒是对朝鲜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这玩意儿得之未必有太大的利益,属于典型的鸡肋存在。
可从中渔利的心思却也生了起来,有没有办法从朝鲜捞点什么回来啊?
反正天主教徒也不可能立刻和法国人勾搭上,更不可能三两天后就发动起义。至于庆尚道等地爆发的大规模民乱,实际上一直就没有完全镇压下去,断断续续,东学党起义甚至可以说都是这场起义的延续。
李朝的主要军事力量,肯定会长期的被拖在南方,那么汉阳就是个剥了壳的嫩鸡蛋,看谁敢下口了呗。
福泽谕吉见忠右卫门可能是另有他想,便直言告退。他一走,忠右卫门就命人传助六进来,得让他联系一下宗家,派遣一点熟悉朝鲜内情的人,去朝鲜发展发展,看看幕府能不能开始从朝鲜弄点什么好处。
助六听完忠右卫门的转述,就知道忠右卫门想干嘛。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到大,忠右卫门才撅腚,助六就知道是要大号还是小解。
他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在他想来,忠右卫门既然对清国和朝鲜主要采取经济侵略的手段,而非是实际占领,那么就没必要这么着急,上赶着去布局。
早不如晚……
现在英法势力大举进入朝鲜半岛,但是半岛上又正在爆发起义,且很可能之后也会爆发大规模的起义。那么早期进入的投入就会非常大,获得收益的周期会很长。
同时李朝现在还是一个完全的封建国家,根本没有什么近代化的地方,就算英法一齐进入,可是此地深处远东,英法投射的力量很小。这点力量想要改造整个半岛,那不知道要多少年呢。
幕府这边完全不要着急,凭借和英法的良好关系,等到半岛稳定之后再进入,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此时庆尚道等处被兵,且四下兵乱,农事必坏,上様可做准备。”助六也想到了临时捞一票的事了。
“入冬之后,以储备之米粮,收兑朝鲜之金银?”忠右卫门脑子也很快的,印度来的大米上百万石,正好高价转一部分给朝鲜。
第3章 租界地产大行情
别看朝鲜国小民贫,实际上却是个金银矿也十分丰富的国家。瞧瞧那个位置,就知道是在大陆板块的交界处,多少有点矿的。
以前不以金银盛产出名,那是因为采矿技术水平相对薄弱,同时官府对矿山的监管较为严厉。在英祖大王和正祖大王之后,朝鲜国内的矿山开采业逐步走向繁荣,这既是因为朝廷的土地财政崩溃,被迫寻找新财源的缘故。
也是因为商品经济的逐渐发展,市场需要更多的一般等价物的缘故。进口日本和清国的商品,不得要现银子嘛。穷奢极欲的上层统治者,需要金银来装饰自己的生活。
银子什么的,倒也就算了,如果能从朝鲜收来黄金,对于幕府进一步建立和稳固金本位,是有好处的。
况且说句冷血一点的话,李朝黄金外流会怎样,关我幕府什么事?
所以忠右卫门转头就把鸿池善给召了过来,当得知幕府将委托他这位幕府的军事后勤承包商,以储备米兑换朝鲜黄金的差事之后,真是喜得差点原地起跳。
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事情,鸿池善要是不会干,白瞎了他们家二百多年的传承不是。幕府拿自己的储备米给他做本钱,那不就约等于无本万利嘛。
而且赚来的黄金幕府也不要,直接储备在鸿池善稍后开办的银行里面,充当准备金,全数交给他将来发钞用。总之这里面油水大了去了,不是一点两点。
千恩万谢离开的鸿池善,又通知坐在门口排队的岩崎弥太郎可以进去了。
岩崎弥太郎给鸿池善低头行了一礼,两人亲亲切切的打了一声招呼。都是幕府将军德川忠正公的白手套,常来常往的,可不得多多亲近嘛。
原本还是个嫉恶如仇少年的岩崎弥太郎,在幕府的大染缸里面,早就已经被消磨掉了一部分棱角,成了一个圆滑精明的大商人。长袖善舞的手段,即使是鸿池善见了,也得竖大拇指。
他此番是从上海刚刚回到横滨,有要事同忠右卫门禀报。这个要事和幕府还挺有关系的,关系很大。
上海租界房地产火了!
为什么火了?因为来了上海绅董的大救星,满洲现在的第一名将多隆阿多将军,这位满洲正白旗出身,天字第一号家奴,为两宫太后和小皇帝,拼死守护住了江海关六百八十三万两一年的关税银子,已经封了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
他把幕府卖给清朝廷的浅水重炮艇当快速机动大炮来使用,用得得心应手,碰上太平军就是大炮乱轰,然后骑兵猛冲。已经打垮了上海外围的绝大多数太平军,暂时稳住了上海的局势。
不仅上海城内人心稍安,而且江南的士绅,愈发拼命的往上海租界逃跑,以求保全性命和家财。
因为这个原因,上海租界内部的房地产,出现了一波非常“恐怖”的行情。毕竟人多房少,老爷们总不能住露天吧,还不是只能买现成的洋房小楼居住。
价格几乎是一天一变,相较于之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时的景象,已经涨了三倍都不止咯。
两年多前,岩崎弥太郎拿着几十万去上海租界买地盖房,除了盖上德川兴业的上海支店以外,还盖了现在的日本领事馆。其余购置的土地,就是盖各种店铺和洋楼,这是忠右卫门之前的吩咐,也是先知先觉的好处。
加上当年租界的地,是和贝利考特,以及布尔布隆等人一起搞的,他们落了个干股,幕府出了点小钱,约等于白拿。开销实际上主要还是盖房子,还有雇佣工人的钱。
按照现在的价格来算,恐怕拿去卖二三百万英镑也不止咯。
诚然是一笔巨款,而且瞧眼下的态势,因为上海是整个江南地方,唯一安全的地界。洋人也调兵守卫,清朝廷也调兵守卫,所以房地产的价格想来还会继续上扬。甚至有可能不仅仅是华资进入,外资也会大举进入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呢。
到底是持有房产,观望行情。还是就此脱手,大赚一笔?
钱是忠右卫门給的钱,岩崎弥太郎不敢擅专,特意跑来询问一番。毕竟二三百万英镑呢,铁甲舰都够买个小舰队了。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