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9节

听到李逸这么说,廖文东更开心了,拉着李逸的手握得更紧了,很是热情。
“我今天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这道小炒肉,做得真牛哔!”
他挑起大拇指,毫不吝啬夸赞:“说真的,我做的小炒肉,真不如你。
但整个湘省,我也找不出一个比你强的,我也没什么不平衡的,哈哈!”
“你太过奖了。”
李逸谦虚:“你也说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只是多学了几道菜而已。
而且这道菜的食材的确达不到完美,你就别谬赞了。”
“哈哈!按照你说的标准,有几道菜能达到完美的?”
廖文东笑着吐槽了句,随即好奇问:“诶?我想问问,按照你说的标准,一道完美的小炒肉,是什么样的?”
李逸抬手指了下桌上的小炒肉,随口说道:“也就是这样的,只是食材上更讲究一些罢了。
主料就是最少喂了一年的沙子岭猪小里脊,和头茬的樟树港辣椒。
配料最好是用茶陵的紫皮大蒜,和浏阳的豆豉。”
听到李逸的话,廖文东很惊讶:“你连茶陵大蒜都知道?”
“当然了。”
李逸笑道:“茶陵大蒜在明清时期都属于贡品,品质还是很不错的。
用浏阳的豆豉,主要是因为浏阳豆豉用的是浏阳河的水。
浏阳河和湘江是贯通的,所以会更适合湘省人的胃口,吃起来更舒服。”
“啊?还有这回事?”
廖文东更惊讶了:“用哪里的豆豉,也有讲究?”
第477章 水土不服
“当然了。”
李逸将刚刚帮厨拿过来的豆豉拿了过来,取出了几粒,放在手心:“不同地区的豆豉,生产工艺是不同的,制曲的时候,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也是不同的。
按照发酵菌来划分,豆豉可以分为毛霉型,曲霉型,根霉型和细菌型。
毛霉型豆豉的代表,就是山城的永川豆豉,是用总状毛霉菌发酵的。
浏阳豆豉是曲霉型豆豉,用米曲霉菌发酵的。
这两者的风味,质地都是不一样的,适合的做法也不一样。”
“这个我知道。”
廖文东补充:“用永川豆豉炒的就是川式盐煎肉,用浏阳豆豉炒的就像湘式的小炒肉。”
“对,国内常见的基本上就是这两种。”
李逸点了点头:“粤省的阳江豆豉,也是曲霉型,其他两种类型的豆豉基本上都在国外。
霓虹国的纳豆就是细菌型的,是用枯草杆菌发酵制做的。”
“诶?”廖文东好奇问:“那你说的那个根霉型是哪儿的?”
“是东南亚那边的,起源自印尼,据说是爪哇人发明的。”
李逸解释:“那种豆豉叫丹贝,也叫天贝或者天培,是用寡孢根霉菌发酵的。”
“印尼人也吃豆豉?”
廖文东听得一脸疑惑:“丹贝长什么样?我还没见过。”
“有点像用整粒黄豆压成的饼,上面和黄豆缝隙之间长满了白色的菌丝。”
李逸试着给他描述:“它吃起来会有一种像是坚果,或者香菇的味道,比较有嚼劲。
这两年西方有素食食品公司在炒这个东西,一些吃素食的人把它当成是肉的替代品,要不了多久估计就炒到国内来了。”
“切!说白了就是个豆豉饼么!”
廖文东不屑:“就跟前几年的纳豆一样,一堆人跟风,说有多好吃,多健康,其实不还是豆豉么?”
“差不多,本质上都是一种东西。”
李逸笑道:“它们发酵的细菌不同,对人体体内的肠道菌群也会产生影响。
从小吃其中一种豆豉长大的人,就会习惯其中的发酵菌。
比如吃永川豆豉长大的山城人,就会更习惯永川豆豉,吃起来胃口会更习惯,吃完以后,肠胃也不会不舒服。
但要是一个从小吃浏阳豆豉的人,第一次吃细菌型的纳豆,第一感觉肯定是不习惯,肠胃弱的说不定还会拉肚子。
这就是肠道菌群的适应性,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水土不服。”
这个肠道菌群的原理,李逸曾经在直播里说过,但廖文东却是第一次听说,一时间大为惊讶。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