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6节

战争时期,青铜、铁等金属都很珍贵,有点金属都得打成武器,箭头,送去前线。
所以,楚国国内根本不可能提供金属来给李逸制作机器。
而且国中的铁匠也没那个水平打造出李逸想要的零件来。
于是,李逸制作出的第一代纺织机,赫然是全木质的。
但木质材料的强度终究有限,磨损也大。
所以为了保证强度,织布机的块头就很大,最终拼装起来,已经快有一座小房子那么大了。
但即便这么大,这台机器一次也只能织一匹布而已。
而且每织一匹布,就得耗费将近十斤的油来润滑。
最重要的是,想要操控这台机器,最少也得八名熟工一起配合才行。
但八名熟工用普通的织布机,相同的时间里都能织完半匹布,加起来效率比织布机高得多。
于是,在验证了机器的效率后,楚共王就叫停了这台机器的研发。
毕竟木材也不便宜。
有这一台机器所用的木头,都能造一座攻城车了。
失去了楚王的支持,李逸的研发难度一下就增大了。
没有了经费,那研发成本就成了大问题。
他只能用时间换空间,利用平时的空闲时间制作锦缎,卖给国中贵妇挣钱,积攒资金。
可这个生意很快也被叫停了。
战争期间,他这样一个熟手织工,不尽心尽力为前线提供军备,反而在行商贾之事,自然为人所不喜。
就连楚共王也因此对他大失所望,态度也冷淡了很多。
再加上他作为一个女人,岁数越来越大,逐渐年老色衰,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堪称举步维艰。
而这样的局面,也让早已对他不爽的织工们愈发幸灾乐祸了。
失去了楚王的庇护,织工们肆无忌惮,就连嚼舌根都不避着他了。
长此以往,李逸的心态也被影响了,有好几次都差点爆发。
不过好在他还记得自己的本心,没有情绪失控。
局面到了楚共王去世,楚康王登基后,才迎来了好转。
因为在李逸的接触下,楚康王对他的印象不错。
而且因为他给楚康王演示了一些科学原理,楚康王对科学也有着一定的好奇心。
于是在登基后,他重新启动了对李逸的资助,来帮助他研发新一代的织布机。
在经过了第一代的失败后,李逸已经知道织布机的成功与否在于关键零部件的强度,以及充沛的动力来源。
于是,他利用机会,找来了工匠,浇筑了一批青铜零部件,将织布机的体积缩小了一半,做出了第二代织布机。
同时,李逸还让工匠浇筑了一个有着进水孔和出水孔的青铜水箱,打算制作出蒸汽机来。
然而,在试机的时候,青铜水箱却爆炸了,工匠差点被炸死,李逸也被烫出了半身的水泡,相当于毁了容。
经过这次事件,再也没工匠愿意帮他制作织布机了。
康王也再一次停了他的研发基金。
手里只剩下最后一点资金的李逸决定孤注一掷,把织布机运到了河边。
意识到自己的步子迈得太大,他放弃了蒸汽机的制造,转而设计了利用水力作为动力的外接水车。
这个水车只需要木头就能做,他找来木匠做好后,织布机终于运转了起来。
第三代织布机,试车成功了。
很快,这款可以自行运作织布的机器,就在楚国引起了轰动。
楚人本身就信巫鬼,重淫祀,于是李逸很快就被当成了天上降临的仙女。
有了织布机后,楚国的纺织业很快就蓬勃发展起来了。
在楚康王的资助下,第三代织布机被接连制造而出,很快就在两年的时间里,达到了二十台的规模。
然而,就在第三年,楚国发生了一场大面积的饥荒。
这场饥荒不光在楚国境内横扫,甚至波及到了楚国的附属国。
然而,在楚国上下调查缘由后才发现,这场饥荒居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因为楚国境内蓬勃发展的纺织工业需要大量的桑麻来提供原料,所以楚国上下都在鼓励农户种植桑麻,并且提高了收购价格。
如此一来,大量的农户都将农田改成了桑麻田,抛弃了原本的粮食种植,转而种起了桑麻。
这种情况不光发生在楚国境内,楚国周边的几个附属国也有农户转种桑麻,然后把原材料卖给楚国。
而楚国所支付的货款,就是可以和金钱等价的布匹。
于是乎,楚国和附属国上下都拿到了大量珍贵的布匹,开心不已。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