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3节
一时间,在华夏队展位前排队的食客中多了许多穿着厨师服的同行。
他们比一般的食客更懂行,接受度更高,什么菜都想试试看。
不过他们最喜欢的还是秋冬两个季节的菜品。
这也正常,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季更是有着无数美味,以供人们猫冬。
所以这两个季节的菜品也是最丰盛的,食客们也比较偏爱这两个季节的菜。
但因为地域的不同,每个国家最喜欢的菜也不尽相同。
央视记者对每个前来交流的大厨都进行了采访,询问了他们最喜欢的菜。
通过采访,直播间观众发现,中东国家的大厨大都比较喜欢立秋的【秋瓜炖羊排】。
拉丁美洲的国家貌似比较喜欢吃甜,所以对白露时节的【拔丝薯仔】和【龙眼煨乌骨鸡】格外感兴趣。
而和华夏紧邻的这些东南亚国家的参赛大厨,口味则不尽相同。
南亚国家更喜欢处暑的【盐水百合鸭】和【蒜蓉豉油煎鲜贝】。
东亚国家则对寒露的各种芝麻糕点和醉蟹更感兴趣。
欧洲国家也有所不同,意呆利等南欧国家对立冬之后的各色面点毫无抵抗力,吃得赞不绝口。
以鹰国为代表的西欧大厨,则对冬至的几十种造型不同,颜色各异,馅料配比变化无穷的饺子充满了兴趣,吃了不少。
至于大小寒的各色大鱼大肉,则是非洲黑哥们的最爱,食客都没他们吃得多。
在品尝了华夏队的各色美食后,各个参赛队伍也是心服口服了。
就华夏队所展现出的这些美食,无论是种类,食材搭配,还是创意,制作手法,都完全是另一个水准的存在。
和华夏队的出品相比,他们自己准备的菜好像都有点太小儿科了,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尤其是在场大厨都是最识货的同行。
在比较了华夏队和自家的菜品后,他们就已经完全放弃了和华夏队争夺冠军的欲望了。
这根本就是开挂,怎么打?
他们都没想到,华夏队几十年不参赛,一参赛出手就这么狠。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华夏队这边还根本没有拿出全力来。
为了应对自助餐的形式,华夏队在这个项目里准备的菜都是一些比较家常的小菜,有些根本就上不了席面。
后续的热菜厨房,才是华夏队打算放开膀子,展现实力的项目。
但就连华夏队自己都没想到,他们只是在这个项目稍微出手,对手就已经放弃抵抗了。
这让李逸不由有些失望。
他都还没捞到出手的机会,怎么就胜负已分了?
在品尝过华夏队菜品的味道后,其他国家参赛队伍的心思都已经没放在自家的菜品上了,一个个都在轮换着往华夏队这边凑。
有他们加入,华夏队这边的菜消耗速度更快了,李逸不得不又往后厨加派了几个人手。
随着一波又一波的菜品被抢吃一空,华夏队大厨已经进入了机械式的流程,完全忘了自己是在比赛了。
这根本没有比赛的感觉,完全就是在喂猪,都变成体力活了。
眼见其他展位门可罗雀,李逸索性离开了展位,去到其他国家的展位前,品尝了一圈。
好不容易来一趟,总得有点收获,他可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
第857章 第一块金牌
将其他展位的菜品全尝了一遍,李逸才回到了华夏展位。
不得不说,虽然华夏菜实力冠绝全场,但其他国家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每个参赛队伍的出品质量都不错,有的调味相当大胆,有的在火候上很下功夫,都有各自的拿手绝活儿。
其中得国队的一道慢烤了十几个小时的烟熏牛排,味道相当不错,李逸都忍不住多吃了几块。
整体尝下来,李逸客观判断,华夏菜的整体实力的确是要优于在场其他所有国家的。
但在单独品类上,其他国家的实力也不差,并没有被完全碾压。
华夏队这里之所以如此火爆,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几十年来再次参赛,勾起了观众的好奇。
另外也和前期宣传造成热点话题后,所形成的注意力引导有关。
只是对于李逸来说,这些国家的菜品虽然味道不差,可在技法方面,却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在场各国参赛队的高手不少,可即便是发国队的菜品,也都停留在食材,调味的层次。
所谓的鹅肝,其实和华夏填鸭育肥的方法没什么两样,做法也只是用黄油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
焗蜗牛倒是有点意思,不过做法上也没有比国内制作螺蛳的方法高明到哪儿去。
墨希哥菜里有道蚂蚁酱味道也很有趣,和溙国展示的蚯蚓酱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