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0节

房间内的气氛瞬间僵住了,徐安跟李四新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嘴巴张了又合,合了又张,最终没能说出任何话语来。
徐安不知道李四新在想些什么,但他在想到如今时间的时候,便想到了红姨他们的大棚种植,不管什么蔬果,只要栽种在大棚里面,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产出,这涮涮辣,应当也不会是个例外。
最大不了的情况,也就是原本就低的存活率,再低几分罢了,但怎么也好过等到明年五六月份才有收成。
大棚种植优点很多,但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价格昂贵。
普通的大棚,一亩地造价是1.8万-2万之间,温室大棚的造价则直接翻倍。以河子堡这边冬天的温度来说,温室大棚是必不可少的,可河子堡的村民们年收入不到一万……
这意味着,村民们需要四五年不吃不喝,才能拿出这个钱来修建大棚。
即便徐安这边对涮涮辣的收购价高达六十二块钱一斤,那也要产出六七千斤的涮涮辣,晒出一千多斤的干涮涮辣,才能平掉这笔支出……
河子堡也不是不可以复制徐家村的模式,但徐家村人少还团结,才能那么爽快地做出决定,筹集资金,租赁下那片滩涂;河子堡这边整整三百零六户人家,光是说服他们,估计都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那时候冬天都已经来临,施工也不好施工了……
“李家婶子,你今儿怎么站在家门口吃饭,大伙都在地堂那边聊着海市来的两个年轻老板呢,不过去凑凑热闹?”
一名回家夹菜的村民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了站在门口吃饭的李家母子,当即热情地招呼着两人一块过去凑热闹。
“哈哈,不了不了,碗里就两口饭了,不过去凑热闹了。”李延福母亲边拒绝边给村民展示了碗中那所剩无几的饭菜。
见此情形,村民也就没有继续劝说,转身就要往地堂走去,但脚才迈开,似乎就想到了什么,侧身大步朝这边走过来,一边走一边大声地询问着。
“李家婶子,海市的两个老板跟你们接触得多,你们晓得他们除了那鬼见愁之外,其他东西要不?譬如咱们晒的那些干货啊,大米糙米什么的,都挺好的……”
路走到半途,话说到一半,这名村民的视线余光就扫到屋子里面坐着的徐安跟李四新三人,登时就呆愣在原地,进退两难。
“啊哈……哈哈……这个嘛,我们也没问过,咱也不清楚,有机会咱就帮大伙问问,问问,哈哈哈!”李延福母亲极其生硬地将这个话题给接住,化解了眼前的尴尬局面。
村民假装没看到徐安等人一般,杂七杂八地瞎扯了几句,就端着饭碗飞也似地溜走了。
外面的发生的事情尽数收于徐安眼中,对话也听了个清清楚楚,一个出发前的小片段回忆浮现在徐安的脑海中。
那是出发前一晚,何姑突然打电话过来,询问下午送给他们的那个料包还有没有,卖不卖,家里孩子喝过都挺喜欢,一些老伙伴对此也挺感兴趣的,想要买上一些。
但徐安一共也就收到了二十四斤干货,除掉里面一些糙米、青花椒等等,杂七杂八的菇类也就二十斤不到。给员工送了一些,村里人送了一些,合作伙伴送了一些,自己手上也就剩下个两三斤,就直接拒绝了。
可是现在,海市那边有需求,河子堡这边能供货,自己跟栋梁叔两人带些回去也不成问题……
要不,就帮他们带点,当一回代购?也能让这边村民多一笔收入?
“李书记,如果我想要个几十斤晒干的菌子,河子堡这边能给到嘛?”
随着徐安的询问,室内那僵持的气氛瞬间就缓和了下来,李四新拍着胸脯打包票道:“别说几十斤,就算你想要个几百斤也不是问题,还都是今年的新货,绝对不会掺杂一点旧货。”
“行,海市那边有些朋友挺喜欢这干货的,我晚点问问他们能要多少,明天告诉书记你,到时候麻烦书记您帮忙收购一些。”徐安客气道。
“没问题。”
第254章 总不能三百多户人家全是孬种吧?
晚饭还算是愉快地吃完了,随后李四新带着两人在村子里转悠了一圈,看到不少村民家门前都用木板凳支着一个大大的圆簸箕,簸箕里晒着不少蘑菇。
有差不多完全干透的,有半干半湿的,还有今儿才从山上才采回来的,蘑菇晒干的全过程都能在这簸箕上看到。
“大伙这采到的蘑菇可不少啊!”转悠了一圈后,徐安忍不住感慨道:“家家户户门前少则一个簸箕,多则两三个簸箕,这得有个两三斤了吧。”
“哈哈,这可不算多。”李四新笑道:“平均每家每户一天能采一斤左右,这一斤里面有半斤需要晒成干货,一年中有半年可以进山采摘,一户人家就能攥下个三四十斤干的菌子。”
“哟呵,还真不少啊!河子堡加起来能有个千把斤的蘑菇,应当有公司或者商贩进来收购吧?”
“这个嘛,得看运气。”
“运气?”
“是呀,像去年就有老板进村收购,一千多斤干蘑菇全收走了,大伙也算过了个好年。可像是前两年,一个客商都没有,大伙采到的蘑菇只能拿到集上卖,实在卖不掉就自家吃。那两年啊,不少人都后悔摘太多蘑菇,还得浪费油来炒。但到了采蘑菇的季节,一个两个又都积极得很。”李四新说着忍不住笑了起来,只是笑声中掺杂着些许苦涩。
“这样子啊。”徐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三人绕着村子转悠了两圈,找了个绝佳的观景点看那太阳下山。
太阳一寸寸地消失在层层高山之后,天空被余辉染成了耀眼夺目的橙红色,山峦的边缘镶嵌了一道金边。山脚下的村寨中炊烟袅袅升起,田野散草木庄稼反射着金色的光芒,整个景象宛如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
……
“栋梁叔,你今儿观察了一天,有什么结论不?”
回到了村支所房间中,徐安掏出手机用那时断时续的讯号跟何姑等人边联系着,边询问栋梁今日的所见所得。
“那个李书记是个聪明人,像进门今儿碰上的那个老婆婆,山上碰到的那些采菌人,包括吃饭时候,李家婶子和李延福问的问题说的话,大部分应当都是那李书记授意,特地说给咱们听的。”
“确实,我也有这感觉,特别是那老婆婆,说话的时候居然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这就太明显了。”徐安点头,对徐栋梁观察出来的这个结果相当的认同。
“不过,这也能说明李书记在这河子堡中还是挺有威信的,至少他安排下去的事情,村民们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徐栋梁继续补充道:“这对咱来说是个好事,以后有什么事情需要对接,可以直接找李书记商量沟通,能省下很多事情。”
“栋梁叔,你对河子堡这边怎么看?”徐安轻轻点头后,非常突兀地询问道。
“你想问哪个方面,是跟我们合作方面,还是河子堡的脱贫攻坚方面?”徐栋梁有些不确定地问道,毕竟今天聊的内容可不少,很难确定徐安想要询问的是哪方面的想法。
“两方面都可以说说。”
“合作这方面,我猜你是肯定会合作的,最多是细则上还需要商讨一下罢了。”说着,徐栋梁扭头看向徐安,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晚饭的时候,听你跟李书记聊到相关事宜的时候,我还以你会财大气粗地往桌子上一拍,给河子堡每家每户都搞上一个大棚呢!”
对此,徐安翻了一个大白眼作为回应。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