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夜里很冷,窗外漆黑一片,几乎看不见月光,许秀芳也不敢开窗,否则寒风灌进来,非得染上风寒不可。
许秀芳看着自己脚上的铜钱,想到前天晚上有月光时,铜钱好像一直对着窗户,被月光照射着……
“难道,这个铜钱空间喜欢月光吗?”
“可今天没有月亮,怎么办?”
低头想了想后,许秀芳还是决定将自己戴着铜钱的那只脚正对着窗口,为此,她还特意挪动了一下床,让铜钱更好的对着窗户。
很快。
许秀芳就闭上眼睛,培养睡眠。
也不知道是否是心理作用,亦或者是铜钱真的很喜欢对着窗口,许秀芳入睡的很快,且一夜无梦,第二天醒来之时只觉得头脑清晰,精神异常的饱满。
洗漱完,将早饭做好,许秀芳端着早饭进了父母房间,笑着说:“娘,等会儿我要去镇上看看爹跟哥哥,你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她前天就已经决定了这件事,自然不会更改主意。
何翠霞想了想,说:“你去墙角的那个挑箱里把里面的钱拿出来,还有票也带上。”
“也不知道你爹带的钱够不够,万一不够,来回跑也麻烦。”何翠霞补充道。
许秀芳沉默一下,点头:“好。”
她将挑箱打开,里面有个小的木质盒子,钱就装在里面,许秀芳数了数,拢共只有63块5毛钱,至于工业票之类的,只有零星几张,那些能卖掉的,早就已经卖掉了。
这是许家最后的家底了。
少的可怜。
何翠霞道:“都带上吧。”
许秀芳:“好。”
将钱小心翼翼的藏好,背上背篓,许秀芳就出发了,坝子村距离镇上有三十几里地,许家原本是有一辆二八杠的自行车的,不过自从何翠霞生病后,那自行车就被许强卖掉换成了钱,只可惜何翠霞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将许家不少家底搭了进去。
第11章 板栗的栗
坝子村的村头,村民们看到许秀芳背着背篓,往外头走,纷纷询问一下,许秀芳告诉他们自己去镇上一趟。
村民们马上懂了,这是去看许志军呢,纷纷又是一通嘱托。
“秀芳,路上小心点。”
“秀芳,没事儿,志军的腿肯定会好起来。”
“秀芳,今儿要是赶不回来,就去纺织厂找你英子姐搭一晚,你一个姑娘家千万别赶夜路,知道吗?”其中有位婶子叮嘱道,她家的闺女在纺织厂上班,那边有宿舍提供。
许秀芳忙道:“好的,婶子,我知道了。”
风很冷,许秀芳的心里却暖融融的,坝子村民风淳朴,讲究互帮互助,很少有欺辱相邻的事情发生,当然了,像王婆子那种是个例外。
许秀芳已经走出了村口,正要拐道时,后方忽然追上来一个人,“秀芳啊,秀芳!你等等!”
许秀芳回头一看,原来是阿杏婶。
阿杏婶显然是跑得急切,脸色通红,头发凌乱,她看见许秀芳停了下来,顿时露出一个笑来,接着递给许秀芳一个竹篮,说:“秀芳,拿着。”
许秀芳一愣。
阿杏婶道:“这些日子忙,没有去看志军,你带着这些过去给志军补补身体,跟他说安心养伤,肯定会好的。”
许秀芳有点迟疑,没有接。
阿杏婶不由分说的,将竹篮硬塞给许秀芳,说:“咱们乡里乡亲的,又不是外人,拿着!”
许秀芳很不好意思:“这多破费啊。”
阿杏婶瞪她一眼,说:“什么破费不破费的?难道婶子去看望志军,你还不让?”
“必须拿着。”阿杏婶最后这一句,语气颇为严肃。
许秀芳只好接过来,不过心下已经暗暗记好了,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还回去。
不止是阿杏婶一家,还有村里其他人家,这段时间以来送来的礼、钱……许家其实一笔一笔都记着呢,这些人情,以后有机会,肯定是要报答的。
阿杏婶催促:“快去,别耽误时间。”
许秀芳:“好。”
接着。
许秀芳继续赶路,坝子村坐落在群山之中,因此通往外界的路并不平坦,要不停的翻山越岭,才能走出群山。
许秀芳走得不快,但每一步都很平稳,很均匀,这是长期走山路锻炼出来的习惯。
“叮铃铃~”
忽然,背后传来一阵自行车的铃声。
恰好这段路较为狭窄,应该不够一人一自行车并排通行,许秀芳听到提示后,急忙让出路来,紧接着,就听见自行车停下的声音,许秀芳一愣,转过头去,就见一人站在自行车旁边,单手扶着车把手。
是个年轻的男人,他穿着军大衣,带着完全遮住耳朵的棉帽子,浑身上下可谓是全副武装,只露出一双漆黑漂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