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节
出了谢家村后,车子的速度才快起来。
谢建国一家子的动静,谢家村的大队干部们,自然也是知道的,谢大全与谢铁牛看着走远的车子,谢铁牛比较沉不住气,就说:“谢大红离开村子也好,能给咱们省下不少的麻烦。”
谢大全道:“算是谢建国这个小年轻比较上道了。”
谢大红时不时的,就要闹幺蛾子。连带着,谢家的三个女儿,也经常跑回娘家惹是生非。
现在谢大红不在家里了,那么,谢家的三个女儿肯定也不能常过来,等于一下子解决了几个大麻烦。
谢铁牛问:“咱们农资社的效益太好了,年底的分红,估摸着谢家那笔欠债就得抵扣完。到时候给谢家每年的分红福利钱,怎么给呢?”
谢大全想了想,道:“反正绝对不能叫谢家的三个女儿领走。就暂时记在账目上,等谢建国一行回来后,再给他们结算清楚。”
谢铁牛:“也行。”
谢大红虽然跟着儿子去随军了,但户口还在谢家村,因此,那笔分红是绝对不能贪了的,否则,谢大红一定要作妖,搞不好还要闹出更大的事情来。
不过,想到对方啥事情都不做,对农资社一点贡献都没有,就因为户口在谢家村,在农资社这边,每年都能分这么多钱,还是叫人非常不悦的。
如果是其他人,比如一些本身就因为身体等愿意,没法参与劳动的人,也就罢了。
可谢大红有手有脚,身体健全,品性还恶劣,也能分到这么多钱,不只是别人,就是村支书谢大全与大队长谢铁牛,都觉得不对劲。
谢大全道:“回头,咱们要跟秀芳、阿溧,还有宏达几个都商量一下,要修改一下分红的方式了。”
谢铁牛颇为认同:“是要修改一下了,之前是一切都没有体系,没有章程,咱们只能用这种简单、便捷的方式,来给大家分红。现在农资社的工作都一点点进入正轨了,那就不能用这么简单按照户头分红的方式了。”
谢大全道:“回头就一起商量。”
……
农资社修建的厂房,紧密锣鼓的进行着,在年底前,就彻底完工,也正式交付使用了。
于是,许秀芳与马先生交换得来的那批生产设备,全部都被转移到了新的厂房里面。
新厂房一共有八个车间,三条生产线。
许秀芳购买的辣椒酱、菌菇酱等各类调味小菜,都已经正式投入生产,生产之前,许秀芳就特意找到农资社下面十几个有名的大厨师,比如许大锤等这些十里八乡都公认做菜好吃的大师傅,让大家一起来研究,怎么调配出几款口味好的酱料来。
于是,经过十几个大厨,每天夜以继日的研究、捣鼓,加上许秀芳提供的想法,以及定制的要求,最后,辣椒酱、菌菇酱等6个不同口味的产品,顺利研制出来了。
这些产品生产出来后,许秀芳立马就给农资社目前有的客户群,全部都寄送了一份,并表示他们随时可以下订单。
然后
不出许秀芳预料,辣椒酱等酱料、小菜的订单就跟雪花似的,纷纷飞过来。且反向十分热烈,不仅是香江、马来等那些客户很满意,就连国内这边的销量都十分好。
因为这种酱料,它是真的好吃,适应的范围也十分宽广。可以配着稀粥吃,也能就馍馍、包子、窝头。拌面条,拌米饭。做汤面、汤粉的浇头……
为了照顾到大众的口味,许秀芳在设计之处,就将几款产品分为不辣、微辣、爆辣,三个口味,她以为爆辣的肯定不好卖的,结果三种都卖得十分火爆。
不辣、微辣在南方、沿海地带卖的十分火。
微辣、爆辣在北方,卖得也一点不比南方差。
……
看着雪花似的订单,别说许秀芳了,就是许大锤等几个大厨师,都十分与有荣焉。尤其是想到他们用心研制的酱料,会源源不断的销往全世界各地,全世界各地的人民,都能品尝到他们的产品,十几个大厨是真正的开心。
那种成就感,根本就不是金钱、地位、权利……这些东西可以去衡量、代替的。
许秀芳见自己这一个方式十分有效,于是,立马就将这十几个大厨,全部聘请为农资社的产品核心技术员,给予高工资高福利待遇,还给评先进……
大家都很开心。
接着,因为有了自己的生产线,无论是生产、杀菌、包装等,都可以在农资社完成,因此,许秀芳决定再让这十几个技术骨干继续搞一次研究,因为马上要年底了,这一次专门搞年货的研究。
比如各式糕点、茶点、送礼的佳品之类的。
许大锤等十几个大厨,接到新的任务,都将全副身心投入了进去。许大锤就连给农资社的食堂做饭这件事,都交给了自己的几个徒弟了。
这事略过不提。
……
本来,农资社这边的从山民手里收购的山货,比如笋干、菌菇、菜干……这种初级农产品,以前许秀芳要想方设法去卖,才能卖掉。当初就是直接送到广交会的展位上,销量其实也没有多火爆。
但现在,因为有了大量的订单,这些产自黑山山脉的山货根本就不再需要往外面销售了,农资社这边直接收购,只要产品是合格的,送过来就有多少要多少。
农资社下面的十几个村庄的山货,甚至都不够农资社使用的。于是,许秀芳就找到了桃源公社,让崔晨、萧金虎等人将那边的山货,也全部都运送到坝谢农资社来。
桃源公社虽然与黑山公社不是一个单位,但其实也都属于黑山山脉,不过那边是黑山的边沿了。
许秀芳提前就跟桃源公社放过话,这些山货,她是有要求的,山货的品质必须要合格,否则她是不收的。
崔晨、萧金虎得到消息后,那叫一个欣喜若狂。
要知道,桃源公社这边也成立了自己的农资社,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就那次跟着许秀芳一行人去了广交会,蹭了坝谢农资社的光,卖出了几万块的产品来。
然而
在广交会上成交的订单,后续难以维系,基本就是一锤子卖卖。糟糕的是,桃源公社这边以为他们农资社也要起飞了,顿时就号召了下面所有的生产队,去大力采集山货,并保证所有的山货,只要送过来,就能领到钱。
结果呢?
山货是收了大量的,可全部都囤积在仓库,根本就卖不出去。
这段时间,不仅是崔晨、萧金虎,桃源公社上上下下的领导层,也都是急得嘴里生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