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47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47章

当初清兵攻取江南,江阴百姓不愿剃发,在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的领导下,在二十万清军围攻下,死守江阴城长达八十一日,全城百姓几乎无一幸免,只有五十三人存活,其余全部殉国,无一投降。
那场战斗,尼堪也参与过,他至今都还记得,当清军铁蹄踏入那死气沉沉的江阴城时,在内城墙上发现一首用血迹写成的诗。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这桂林,便是第二座江阴城!
第67章 黎明前最后一战
面对如此形势,不再保留实力,将麾下八旗精锐也全部投入攻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经过二十多天的攻城战,孔有德等绿营汉军早就被消耗得士气低迷,难当大任了,也只有靠战力强横的八旗劲旅,才能有所希望。
确实如此,在这个时代,满洲八旗还没有堕落到晚清那个样子,正处于他们战力的巅峰期。
在三名牛录章京的带领下,约千余披甲的满洲军士沿着搭好的云梯,口中衔刀,左手举盾,右手奋力攀爬。
满洲八旗军士基本上全部披甲,这种看起来单纯使用棉布制作的棉甲,根本就不是后世影视剧中那薄薄一层。
外面先是以三四层棉布交叠一起,反复锤打,可以减轻火器杀伤,里面则是布满钢制甲片,用铁钉镶在甲胄内衬,再里面还有一套足以抵挡绝大部分箭矢的锁子甲。
面对这种盔甲,即使是二十步内的箭矢、火器杀伤,都未必会致命。
守城士卒、民夫见状,又如同往常一样,抄起各种家伙事,准备给清兵一个难忘的教训。可他们没注意到的是,在城下不远,已经有一群毒蛇般敌人紧紧盯着他们。
又有两个牛录章京率领下,五百多名八旗兵张弓搭箭,瞄向城墙之上。
女真人专门使用一种“形如凿”的箭头奇重,破甲极强的箭矢,称为重箭,这种重箭往往要使用数尺长的长弓发射。
一旦中箭,即使穿有甲胄防身,也很难保全自己。
满族是渔猎民族,出身于大兴安岭的林海雪原当中,他们天生就是敏锐而勇悍的猎人。
与很多人对满洲八旗如同蒙古那般以骑兵称雄的印象不同,其实他们的步战和弓术才是真正的杀手锏。不同于入伍之后,才放下锄头,学习战斗的汉人士兵,满洲人从小便开始学习各种战斗、捕猎技巧,以便于在白山黑水的恶劣环境中与大自然搏斗。
这也造就了他们坚韧凶悍,吕大器之前便依据自己的经验给朱由榔解释过。
女真(满洲)之强,一曰士卒坚韧耐战,二曰骑兵往来奔驰,三曰重甲坚固难伤,四曰重箭锋锐毒辣,五曰火炮犀利摧城。
一阵低闷的弓弦收放声响过,箭雨“嗖嗖”破风而去。不同于以往那些个绿营弓手毫无目的,漫天**的乱放,这些敏锐的猎手极为精准,几乎都是奔人上半身而去。
城头上拿着滚石、瓦罐的军民顷刻间扑地大半,有些就算是举起之前用来挡箭的木板,都被清军锋矢从缝隙间穿过杀伤。
不到半刻钟的时间,城上军民便伤亡过百!
云梯上的步卒也趁机攀爬而上,他们大多身材不高,却四肢粗壮,十分迅猛,只是片刻,就有人先登上城,被箭矢压制住的军民这才能与之交战。
可是除了弓箭外,八旗近战同样锐不可当,他们许多并不使用腰刀,而是一柄三四尺长的花骨朵,也就是短狼牙棒,足足十来斤的分量,用力一挥,便能将一个成年男子天灵盖砸碎!
城上的军民哪里是对手?只抵抗了两刻钟,便开始被迫溃退,留下两百多具尸体。
满洲军士趁机在城墙上立稳脚跟,打开缺口,城外孔有德见状大喜,立马指示绿营兵卒跟着,从这里突破进去。
正在指挥守城的高一功见状大惊,立马招呼上左右为数不多的甲士,前往救急。
八旗劲旅固然精锐,可闯军老营兄弟也绝非孬种,两军相碰撞一起,杀得难解难分。如此近距离交锋,弓弩已无大用,只剩下纯粹力量与勇气的比拼,盾牌和刀剑、战锤之间刺耳的摩擦声此起彼伏,内脏与鲜血铺满城墙伤痕累累的砖石。
但明军毕竟已然奋战多日,就算是铁人也会疲惫,许多老营将士手中兵刃都已经砍钝了,身披多处创伤,只是用酒精清洗后白布简单包扎,才勉强上了战场,如何是以逸待劳多日的尼堪所部对手?
突破口一点点的变大,已经快覆盖住了二十多丈的城墙,超过六百清军已然攀爬上城,沦陷危在旦夕……
朱由榔正在北门城楼上观战,远远望到此处,心中焦急万分,连忙问身边的赵印选。
“现在城中可还能抽调出兵马支援?”
“陛下!能抽出去的,都用上了!现在只有北门这还有两百多民夫!”
“不够,不够……”
朱由榔心乱如麻,看向前面不远警戒的李景兴
“景兴,你手中还有多少人?”
自从西巡广西后,他的安保工作便由李景兴手下人马负责,这些都是他当年编练的亲卫出身,经过潮惠之战后,无论忠诚还是战斗力都是合格的。
“陛下,您多次从亲卫抽调兵马参与守城,现在末将手里只有不到三百人负责护卫了!”
“够了!全部压上,立马去支援就日门(失守城墙段在就日门西侧)那边!”
“那这边……”
“陛下,清军登城已有近千,恐怕也很难填补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朱由榔知道,现在就算是从其他地方抽调,也难以联系,等好不容易抽调到人手,这边怕都失守了。
思忖一二后,朱由榔咬牙道
“李景兴!朕的龙纛可还在?打起来!随朕前往就日门!”
他的打算很简单,既然一个一个的通知各处调兵太消耗时间,那干脆打出自己皇帝的旗号,全城军民看到象征天子的龙纛,自然知道往哪去!
当然,这会将他自己陷入暴露在清军兵锋之下的险地,但此时顾不了这许多了。
高大的龙纛在城墙上实在是太过显眼,金黄色丝绸迎风飘动,几乎半城军民都能看见。
正在组织民夫上城的周邦见状,几乎目眦俱裂,对于这个年代有理想的读书人而言,陷君父于险地而不救,那是何等不忠不孝?他立马疾声高呼,将所有能调动的民夫全部带着向就日门方向而去。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各个城墙段,而为了填补防守空缺,许多原本负责后勤工作的妇女也毅然拿上武器,投入一线!
孔有德,尼堪见状大喜,更是招呼清军不必在乎其他目标,但一定要拿下那杆龙纛!
无数大明军民和清军士卒向就日门涌去,汇集成一个巨大的绞肉机……
朱由榔身着山文甲,高举天子剑,在一众盾牌、甲士护卫下,汇集着越来越多的民夫、士卒,向登上城墙的八旗军士发起冲击,双方战斗继续升温。
“皇帝陛下,您是一位勇士!”
佩德罗对朱由榔郑重称赞到,令朱由榔心中宽慰的是,刚刚还在城西压制清军的两百多名葡萄牙火枪手,在翻译陈筱的解释下也跟着往这边靠拢,利用他们犀利的火绳枪,明军算是逐渐挽回局面。
但清军登城据点虽然没有扩大,但也没有减小,双方进入了残酷拉锯。接下来的近身搏斗,便不是这些火绳枪的用武之地了……(欧洲此时刺刀还没有成熟应用)
最终,还是一名已经负伤的明军老营士卒,抱着两大罐原是火炮发射药的火药罐,趁乱冲进城墙边,向城下云梯处用力掷去!
在轰然巨响当中,为此战画上句号,当然他在那一瞬间,也暴露在了清军弓箭之下,瞬间就身中数支箭矢,扑然倒地。
清军又一次进攻被击退了,天色逐渐暗淡,在满城军民万众一心下,桂林又坚守了一日。
-------------------------------------
第二天的朝阳升出地面,朱由榔紧紧目视远方,和所有疲惫的军民一样,等待着清军下一次更猛烈的进攻。
虽然他们这次恐怕很难再守下去了……
一个时辰过去,什么都没有发生
正当众人疑惑时,远处号角声渐渐传来,清军似乎已经撤离了城外大营。
莫非……
朱由榔心中突然泛起狂喜,看向身旁同样惊喜的众将。
“李都督援军恐怕已至桂北!”
反攻的号角,即将吹响!
第68章 四面合围
兴安县北,一个叫做唐家铺的乡镇中
李定国正在听询各路人马的汇报,收复长沙之后,李定国只待堵胤锡一到,便将湖广事务交付与他,并且留下五千兵马、本来是打算留下一万人的,但堵胤锡觉得此时南下救急最重要,故而只要了五千人。
此时李过也没闲着,继续南下直扑衡州,衡州守军不足一万,且都为绿营,见到被俘的上司沈志祥和屯泰首级后,二话不说,次日便献城投降了。
这些降军被交给了堵胤锡处置,他手里正是缺人的时候。
于是,李定国手中尚有光复左军、前军各部共计约七万人。
其中,李过率领的前军一万五千人,包括数千骑兵,已经在收复了全州时分兵赶往灌阳,沿灌水河南下,切断清军东进退路。
原本在北面袭击清军后勤补给的胡一青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看,衡阳收复后,清军后勤大动脉已然被掐断,不再需要对付清军辎重部队了。
胡一青便干脆举兵南下,准备收复灵川,堵住漓江水道和河谷地带。
而南线的王夫之,也派人和李定国这边取得了联系,向桂林南部的两江口和铜鼓市靠拢,向北逼迫驻守在桂林南部的耿仲明所部。
一个针对清军的巨大包围网,正在逐渐展开。
而李定国自己本部,还保留有六万左军士卒,他并不打算直接赶往桂林,与孔有德在那里决战。
一方面孔有德现在围城不克,腹背受敌,能走的线路只有两条。其一是西走义宁,从桑江口、古泥关北上湖广。另一条则是干脆东进经尧山,绕过海阳山,从永明岭和海阳山之间的崇顺进入已然空虚的广东腹地。
李定国估计,孔有德一定会选第二条,因为胡一青多次截断清军粮道,此时孔有德恐怕没有十日之粮了,从西边走,至少也有个**天,而清军士气低迷,又有王夫之率军在西边阻击,他绝对不敢赌。
故而,李定国打算直接率军南下尧山,在尧山到海阳山之间几十里的河谷、丘陵地带与清军决战!
-------------------------------------
孔有德是真的慌了,从最新情报上看,李定国已然抵达兴安,这边攻城依旧没有取得突破,再打下去,自己这家底和性命就得交代在此处。
对于孔有德、吴三桂这种投降清军的军头而言,自己的本部兵马那就是安家立命的本钱,要是都丢在了此处,那自己就算能够回到北面,又有什么好果子吃?
所以地盘可以不要,兵马必须尽量保全,尤其是本部兵马。
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东进尧山,一方面是因为粮草将尽,只有到富庶的广东腹地去才能获得足够补给,并且此时广东也没有什么明军驻守了,不必担心被半途阻击,说不得还能趁机拿下肇庆。
不过,从明军的布置来看,似乎也是打算在东面和自己决战的。
决战就决战呗,孔有德也没有想过能一战不打就跳出明军包围圈。
说到底,此时的清军上下将领对于明军战斗力依旧没有正眼瞧过。
在他们看来,攻打桂林失策,完全就是因为明军占了守城便利,并且又有大炮助阵,而且军民齐上而已。
这跟野战可是两码事当年江阴八十一日,比桂林难啃多了,也没见着明军能守住江南啊?
因为江阴难啃那是因为江阴百姓不怕死,跟明军战斗力没关系。同样的道理,桂林能守住,是因为桂林军民不怕死,再加上有个皇帝的精神buff加成,这不意味着野战明军就能打得过清军。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