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节
张建有些无奈地说道,原先还有些不相信,多拆了几遍,进行了更多的实验和测试之后,他也是只能够相信事实了。
“走吧,看看青龙号的设计。”
秦毅笑了笑,接着转身往里面飘去。
很快,秦毅戴上了虚拟头盔,连接上‘龙巢’太空工厂的内部网络,作为老板,秦毅拥有最高权限,可以查阅所有的一切资料。
在秦毅的脑海中,一艘庞大的宇宙飞船出现,这艘宇宙飞船它整体看起来呈现长椭圆,在这一点上面,依然还是可以看出它的技术方面还是依赖反重力技术。
长足足有1.2公里,最宽的地方有0.5公里,高足足有0.3公里,非常的庞大,犹如一个庞然大物。
“设计的还不错嘛,充满了科技感,有点科幻电影的感觉。”
通过虚拟技术,在虚拟世界之中,秦毅、杨洪岩、张建三人此时都变成了一个小人,仰头看着虚拟世界之中设计出来的这艘庞大宇宙飞船。
“如果要是再给它添上一些武器的话,它差不多就是宇宙战舰了。”
秦毅摸着自己的下巴说道。
宇宙飞船和宇宙战舰,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只不过作用上的区别,有没有配套武器作战系统,当然了,宇宙战舰因为是用来作战的,所以设计上肯定是有更多的考虑和严格要求。
“看来有必要开始让人研究太空时代的武器了,未来想要星际殖民,没有大炮可是不行的。”
秦毅自言自语的想到,脑海中都已经在畅想着给这艘宇宙飞船添加上武器之后的场景了。
“老板,这艘青龙号宇宙飞船,设计上质量为120万吨,预计最大功率为0.2个标准动力,配备最新二代反重力发动机,能源上使用最新的原子矩阵电池……”
虚拟世界之中,杨洪岩开始围绕着这艘庞大的宇宙飞船,开始滔滔不绝的向秦毅介绍起来。
因为采用的是全钢铁制造,所以质量很大,不过在天空之中,微重力的情况下,质量大一些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杨洪岩口中所说的标准动力,这是根据理论计算,二代反重力发动机如果全功率运转的话,它能够在太空之中推动最重的物体质量。
因为二代反重力发动机技术利用的是恒星巨大引力,尽管现在才刚刚开始制造,技术上还非常粗糙,但是根据计算机的计算,第一台二代反重力发动机它最大能够推动10亿吨质量的天体。
因为以往都没有任何的标准可言,所以科学家们也是将这个数字设定为标准动力,即如果发动机能够在太空之中推动10亿吨的物体,那么它就拥有一个标准的动力。
根据设计,这‘青龙号’宇宙飞船拥有0.2个标准动力,也就是意味着它最大能够推动2亿吨的物体。
第352章 开工
2亿吨的物体,这要是放在地球上,除了地球本身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办法可以移动它。
当然了在地球上,除了地球之外,也没有其它的任何物体可以达到这个庞大的质量。
可是在太空之中,2亿吨就不算什么了,不说太阳系当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带这里数以百万计的小行星,随便找一个出来,它的质量也都是以亿吨来计算的。
“0.2个标准动力,这意味着它仅仅只能够推动2亿吨的小行星了。”
秦毅心里默默计算着,‘青龙号’宇宙飞船秦毅最主要还是用来前往小行星带开采小行星,然后再用小行星直接在太空之中进行冶炼,打造大型整体铸件,制造出更加强大的宇宙宇宙飞船。
“还是太弱了一些,仅仅只有2亿吨的推力,一次也顶多只能够拖运回一亿吨左右的小行星。”
秦毅忍不住摇摇头,这二代反重力发动机的强大动力根本就发挥不出来。
“慢慢来,等我们的太空冶炼厂建好了,我们就可以铸造整体的铸件,到时候就能够将它强大的动力给全部发挥出来。”
“哪有那么容易,即便是整体铸造的铸件,也没有办法说将它的强大动力全部发挥出来,我们在基础材料方面还需要努力,研究出更强大的材料才行。”
“这倒是,材料学是基础性的学科,几乎决定了很多行业的高度,以前我们造飞机发动机一直造不出来理想的发动机,很大一方面就是材料问题。”
“听说材料科学研究院这边研究出了很多种新型的材料,也不知道有没有能够适合我们的,回头肯定要去看一看。”
几人在虚拟世界之中互相讨论着,因为是在虚拟世界之中,几人之间的交流可以算是用脑电波交流,速度非常快。
这边,随着秦毅的到来,整个庞大的‘龙巢’太空工厂也是开始正式开工。
‘青龙号’宇宙飞船的体型实在是太大了,它绝对是人类目前以来建造的最大的宇宙飞船,要建造这样一艘庞大的宇宙飞船,它不仅仅是一个发动机如此简单了。
整个飞船从整体的设计到每一个细节的设计,这绝对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秦毅这边也是动用了超过10万名的科学家、工程师,耗时将近一年的时间,单单是设计的图纸就足够填满几个房间了。
只见一艘反重力宇宙飞船从虚空之中慢慢的靠近庞大的‘龙巢’太空工厂,很快,它就停泊到了泊位上面。
巨大的舱门缓缓打开,机械手臂开始将飞船内的一根根长长的钢条搬运出来,这些钢条每一根都有20米长,50厘米厚,一米宽,用来铺设‘青龙号’宇宙飞船的龙骨。
每一根钢条都是向钢条企业单独定做的,两端都有设计好的镶嵌缺口,每两根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能够非常完美的衔接在一起。
机械手臂将这些大型的钢条运输到打造龙骨的船坞这边,接着开始铺设‘青龙号’宇宙飞船的龙骨。
秦毅、杨洪岩、张建三人自然也是不会错过这个时刻,早早的就来到了龙骨铺设的船坞这里。
三人穿着宇航服,坐在一个类似于椅子的上面,这椅子有一条机械手臂可以延伸,只需要用虚拟机控制机械手臂,坐在上面的人就可以在船坞周围快速的移动。
当然了,在太空之中,因为没有重力,自然是谈不上坐不坐,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用来固定以及快速移动。
铺设龙骨的船坞是直接暴露在太空之中的,此时,众多的科学家、工程师都和秦毅一样,一个个穿着宇航服,在机械手臂的辅助下来到了龙骨铺设的地方,想要将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
只见两根钢条在几个机械手臂的控制下,缓缓的拼接在一起,两根钢条端口处是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之后,连接点缝隙都没有,宛如一体一般。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说明缝隙非常小,小到用肉眼难以看见,这需要极高的精加工水平,必须要将两根钢条之间相连接的地方加工到误差小到只有几丝。
如果是很小的部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地球上的车床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加工到这种程度的企业还是一抓一大把。
但是这钢条可是长有20米,宽有一米,厚也有50厘米,要在如此大的整块钢材上面加工到这样的地步,这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