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节
“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愤怒了?有时候我就很愤怒,像是心里装了一头野兽,想要放出来。我克制不住,经常跟人吵架,我……我困扰死了。”一个同学站起来说道。甚至他身边的人,都能够感觉到他的迫切。
“试过转移情绪?试过尝试平心静气?试过倾诉?都没有用是不是?”钟医问道。
这个有着强烈愤怒情绪的同学连忙点头。
对!钟医说的实在是太对了!
他简直用神算子一样的看着钟医。
“那么我问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你的愤怒会被解决?你除开大部分随着时间消失的愤怒,还有一部分愤怒是怎么消失的?”钟医引导着同学说道。
“怎……怎么……怎么消失了?”有着强烈愤怒情绪的同学回忆了良久,道:“当时吵出来,或者打架打一场之后就,就好了。”
他吃惊的看着钟医,钟医不会要鼓励这种方式吧?
钟医当然不会鼓励这种方式。
“对,你们看,面对有一些愤怒,我们实在在意,无关对错,就是觉得过不去那个槛。我们怎么办?我们当然是发泄出来了。”钟医笑着说道。
“发泄出来?”同学问道。
钟医点了点头。
“没钱看病的病人很愤怒,他得病了,又没有钱。他感叹生活的不公,医院的不作为,但是他这个时候怎么办?打医生一顿是发泄,在医院外面对着空气骂是发泄,回家之后对着枕头一阵狂轰滥炸是发泄,去找个空无人烟的地方一阵狂吼是发泄。”钟医慢条斯理地说道。
他甚至都没有给这些发泄下一个定义。
但是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基本价值的判断。
“我不提供给大家任何发泄的方式,我只是鼓励大家去发泄,用无害的方式去发泄,用自己喜欢又不伤害自己,不伤害身边亲近的人,不伤害他们的方式去发泄。我想,这一点大家应该都能做到。”
第一百五十九章 拖延、紧张和焦虑
钟医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第一次有人告诉他们,愤怒不是不好的情绪,也可以正面面对它。
第一次有人告诉他们,我不给出你们发泄的方式,因为这是你们人生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第一次有人告诉他们,原来愤怒背后有这么多原因、有这么的选择、有这么多理解。
这些,都是从前书本上学不到的,了解不到的东西。
同学们看钟医的眼神特别的炙热,一副要把钟医当成人生导师的模样。
“原来我动不动生气不是因为我很差,而可能是因为我是有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以后我生气了,我就去找个地方狂跑二十圈,跑完之后再去想如何解决那个问题。”
很多人在听完了钟医的话之后,别有感悟。
“这个问题可以用在解决医患矛盾上。”杨国栋很快的联系上了实际。
“杨局长,别想太远。我现在想的都是如何发泄自己的情绪了,你要晓得,我们这些当院长的也不容易。上面有检查,下面有医生护士,外面有病人,回到家还有老婆孩子。一天想不生气都难啊。”一个院长诉苦道。
“我没你那么多想法,我只想让钟院长去给我老婆讲一课,让他晓得什么是发泄,什么是看待问题。不要动不动就生气。”
“哈哈哈哈哈哈。”
众人调侃归调侃,但是看向钟医的眼神,已经从俯视慢慢的变成平视甚至仰视了。
他们再不以钟医的年纪作为小看他的借口了。
学无先后,达者为先。
钟医在这一条路上,已经领先他们走了很远很远。
“好了,愤怒的情绪我们已经说完了,我现在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游小春把话题又接了过来。
她用亲和的声音缓缓的讲道:“在离我有点远的撒哈拉沙漠中有一种土灰色的沙鼠。它们在干旱时节来临之前,会拼命的储存食物,准备度过一个可怕艰难的干旱季节。
它们忙碌辛劳的在自家洞口进进出出,满嘴都是草根,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当成四十八小时去工作,去苦累。
可是我们人类研究人员却发现一件特别让人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沙地上的草根,明明已经足以使它们度过可怕漫长的干旱季了。
沙鼠还是拼命的工作,工作到必须把所有的草根搬运道窝里才能安心下来,感觉到踏实。不然他们就躁动,会走来走去,也就是我们说的焦躁不安。
我们反观一下我们的行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什么来情绪?”
游小春竟然主动的跟同学们提问题。
“焦虑。”
“也有不安吧。感觉它们生活的没有安全感。”
“我却看出了勤奋啊。不过他们也的确很没有安全感。”
同学们一个个的说着自己的感受。
“好的。我评价不了同学们回答的对错,我只能说说我的感受,我从沙鼠身上,看见了曾经的我自己,当我陷入焦虑状态时候的感觉,那个时候我也是在做一些累赘的事情,看似很重要,其实也就还好。我也会把很多问题看得很严重。
比如有时候我的病人随口说连句话,我就会焦急万分,坐卧难安。甚至我都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些不好的场景或者结局。”
游小春结合自己的例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