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极品驸马> 第30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6节

上头传下军令来,这先头两军将押运第一批粮草,最先出发。
这两军都是新军,其中新兵占到了九成。两军的最高行统帅行军总管是薛绍的熟人,右卫中郎将李多祚。粮草和练新军都是大事,裴行俭任命他信任的直系大将来押运,也是情理之中。
一连十天,薛绍这些新军都在运粮草、学军法、操练行伍当中度过。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最初的三四天不适期过后,大多数人都适应了这种艰苦卓越又紧张忙碌的生活。
薛绍的手上和脚上都已经磨破了两层皮,结成了血茧子。同火的新兵都成了同甘共苦的铁哥们,大家仅有的一点闲时消谴,就是听薛绍讲《金瓶梅》改编的荤故事。
军营里的爷们儿很难见到个雌性动物,听到任何一点沾荤的都能举枪致敬。薛绍和他们在一起很自然的就变得“三俗”了,还因为能讲故事获得了很高的人气,连一些火长和队正都来听他瞎瓣,高兴了还能赏他个肉馍。
要是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十天的生活,苦中作乐。
渐渐的,新兵们越来越能适应军队的生活,变得自觉乖巧和能干勤快。队正和火长们的脸色比刚来时好看多了,给大家的伙食待遇各方面都有了一些提高。有一次赵队正大发善心,还给队里的每个人发了一合果酒,也就二两。虽然只是湿了湿嘴就没了但大家还是很高兴,从此对赵队正感恩戴德。凶神恶煞经常拿鞭子抽他们的赵队正,渐渐的被新兵们敬若神明。
薛绍想起了前世在接受心里治疗时学的一个名词,斯德哥尔摩结合症。简而言之,就是人性当中都有着“受虐也能上瘾”的潜质,军队里的军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每天都吃尽了各多苦,渐渐的不仅能够适应这种苦,还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些苦都是理所应当,时间长了甚至会当成一种享受。突然一下闲下来过上清闲的好日子,还会受不了。如果在受苦的过程当中上面的人给一点小恩惠,马上就会对上面的人感恩戴德无比忠诚。
古今中外的军队里,无不如此。很多人都是这样带兵,只是知道这个“理论”的人少。
所以,军队里的卫士和军官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同袍之情,有时甚至胜过亲情,要说两肋插刀一点也不为过。
带兵的时间一长尤其是打的胜仗多,一名将领往往能够拥有极多的死忠。
身为大唐军队的最高统帅,裴行俭带过的大将小将都服他。于是这些人再向身边的人和属下传递这种信息。口耳相传层层膜拜,裴行俭就这样成了所有大唐卫士心目中敬若神明的偶像,他在军队里的威望也就无人可及了。
军队里一多半的人一辈子没见过裴行俭,就因为裴行俭是他官长心目中的神,或者是他官长的官长心目中的神。于是,裴行俭成了所有大唐卫士心目中的,军神!
现在薛绍觉得,这十天的实践比花一百天时间来死读兵书的收获,都要多一千倍。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裴行俭这一手安排,堪称绝妙。这个严厉又和蔼的小老头儿,是个好老师!
第0211章 脱颖而出
第十一天,先头两军正式出发了。浩浩荡荡的两万五千人,押着近万辆车子,旌旗蔽日烟尘漫天,向北方进发。
为了沿途安全,行军总管李多祚亲自带领五千精兵沿途开道护卫。这五千兵可就不是新兵了,而且兵源不是普通的农户、奴婢与流民,而是三卫五府雇佣军。
每一军都有三卫五府,分别是亲府、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他们是直隶于行军总管的精锐兵马,士兵的来源是军武官宦之家的子弟,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的父辈就是军中的中低层军官,从小跟着父辈练习武艺从军打仗而且受过文化教育。赵队正有两个儿子就都是三卫五府的雇佣兵,他这一家堪称是军武世家了。
此外,三卫五府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兵员来源——战争中获得过军功的勋官老兵们。
由此可见,三卫五府的是由一群高级雇佣兵组成,兵员素质要远远高于普遍的士兵,他们是大唐野战军队当中的中流砥柱与出色战斗力的代表。当然,他们的各方面待遇也大大超出薛绍这种普通的新募兵。
所以一路上走来,凭着一双脚推着粮车艰苦前行的牛奔等人,对那些骑着马、穿着盔甲跑来跑去的三卫五府精兵很羡慕。
赵队正就激励这些新兵好好干,等打了胜仗立了战功得了勋爵,你们也能进三卫五府骑马穿盔甲,甚至还能成为我这样的军官!
牛奔等人顿时干劲十足士气大振,奔着三卫五府和军官美梦开始拼命的努力和前行。
薛绍心想,大唐的军功奖励制度的确是赞,太能激发士兵的斗志和争心了。很多出身寒微的人都想通过从军杀敌建功,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地位,甚至改变自己子子孙孙的人生命运。
薛绍现在明白,“大唐尚武”的根源所在了。
行军非常的艰苦,每日重体力大负荷的劳作,还得顶风冒雨风餐露宿。
出发后的第十七天,大军走出七百多里已经到了并州大都督府境内。对于粮草辎重队来说,这个行军速度已经是很快的了。因为是救急平叛,因此军队不得不加速前行。
并州已经比较接近前线了,这里是大唐的北都和李唐的龙兴之地,总揽北方军政和防务。
并州大都督一般是皇子来担任,李治在成为太子之前就是晋王兼领并州大都督,李勣担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做他的副手,直接管理大唐的北方半壁江山的军政防务。
现任的并州大都督是太子李显,这里的实际最高官长是并州长史是谯国公李崇义。同时,他也是总揽这次北伐后勤的单于道行军长史,也就是仅次于裴行俭的第二号人物。北伐的三十万大军,也将有十万出自于并州大都督府治下。
大军走到这里,军士们的体力几乎都到了耗尽的边缘,连马匹都集体瘦了一圈。李多祚下令休整三日。并州长史李崇义出城犒军,送来了大量的羊肉和米酒,军士们都很高兴。
可是对于薛绍来说,这叫不是冤家不聚头——李崇义是羽林卫将军李尚旦的父亲,李仙童的爷爷!
李崇义七十多岁了,仍然非常的健旺。他亲自骑着马带着军队民夫出城犒军,在军队里四处走动抚慰士卒嘘寒问暖亲自派送酒肉,折腾了一整天没见他休息。全军上下都对这个并州长史充满了好感。
薛绍现在明白,李仙童父子为什么那样底气十足了。李崇义身为皇帝李治的堂兄,一直帮他镇守北都并州并打理北方半壁江山的军政与防务,无疑是在将他倚为心腹与臂膀。
李尚旦能够得到李治的信任和重用,在天后的面前都敢那么硬气,一多半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个硬气的老爹。再者,李崇义从名义上来说是太子李显的直接下属,李仙童在失势之后直接投靠了东宫,这也在情理之中。
薛绍心中暗道,看来武则天要想解决李尚旦父子这对劲敌,除非是扳倒李崇义。但是目前,这对她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治绝对不会容许任何人,砍去他的一条胳膊。并州大都督府治管大唐黄河以北的半壁江山,李崇义手下的十几万大军也不是吃素的!
现在,李仙童与我已成死敌。他们家里的势力如此庞大,我还真得要小心了。
三日休整让士兵们得到了难得的歇养,甚至有机会睡了两个囫囵觉,伙食也开得很不错,每天能吃上两顿干的一顿稀的,碗里能见到几片羊肉甚至还有李崇义从并州送来的新鲜蔬菜。并州送来的酒上头也没半点贪污,全都分批发给卫士们喝掉了。
将近一个月的新兵经历,薛绍感觉自己彻底发生了改变。前世他曾经在军队里受过苦训,各种各样的苦都吃过了,吃苦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大唐军队的了解,薛绍是前所未有的深入。如果说以前是隔着两层皮膜朦朦胧胧的了解大唐的军队,现在,薛绍算是把那两层皮膜给褪去了。
相比之下,之前呆的左奉宸卫那真不叫军队,顶多能叫“一群保镖”。
或许奉宸卫的兵员素质很过硬,但是他们个个养尊处优鲜衣怒马惯了,没吃过什么苦,也就谈不上有多硬。
现在和薛绍同火的这些新兵蛋子,经过一个月的辛苦磨炼,个个眼冒精光身板结实体能超一流,能吃苦能干活儿也敢拼命。刚入伍时干一天活直不起腰来还有人哭,现在是扛起大粮包都能上蹿上跳。队正火长一声令下他们个个野性十足的嗷嗷叫,火坑都敢往下跳。如果上了战场经过生死的考验,相信这些新兵蛋子会更加牛叉!
左奉宸卫里的那些公子兵,单挑可能厉害,但拉出来打仗绝对干不过这些把苦当饭吃的野战远征军。
军队,还是需要淬炼!
薛绍是来学习与修行的,从没想过在这群新兵当中出风头。但他仍是不知不觉的脱颖而出了。
首先薛绍是一个文化人,在一群不识字的文盲当中理所当然的就是佼佼者。再者他的军事素质不是一般的出色,连那些队正火长也自叹弗如。三卫五府有几个号称“牛人”的老兵和薛绍较量过几场个个都被打得很服气,不少人开始主动向他请教他的那些军警搏击术。
是金子总要闪闪发亮的,这一支新军当中有个名叫“承誉”的新兵很拽毛,成了全军上下都知道的事情。赵队正很器重薛绍多次和他私下谈话,把自己的一些军伍经验当面传授给他,让薛绍获益良多。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