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极品驸马> 第44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7节

李孝逸风尘扑扑面带倦容等在正堂,看到薛绍大步流云的走来,他马上起身非常热情的迎了上来,“薛公子,久违了!”
“李梁公,你怎么来了!”薛绍同样给予了热情的回应,“怎么也不事先通知,好让我有所准备、出郭相迎啊!”
“哈哈,薛公子说笑了!老夫岂敢让你屈尊来迎?”李孝逸说道,“老夫是为国事而来。并州军情紧急政务繁忙,老夫既不敢怠慢也不敢托大招摇。因此只顾披星戴月的赶路,三天行程一千二百余里,可把老夫累坏了!”
薛绍心中一亮,“莫非李梁公就是朝廷新任的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是——检校!”李孝逸呵呵一笑,连忙拿出一封敕书来给薛绍看,说道,“事出紧急,朝廷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反复斟酌与挑选新任的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因此权且就让老夫这个在长安吃闲饭的人,先来并州打理一番了。”
“李梁公说笑了。”薛绍笑着接过了敕书来看了看,说道,“以李公的声望和才能,绝对是胜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不二人选。现在一时仓促,二圣只能权且任命你为检校官。等得北伐结束,李梁公肯定就是真正的长史了!”
李孝逸呵呵直笑,“检校也好,实官也罢,都是为国效力、为君分忧。老夫不是特别在意。”
薛绍笑着点了点头将敕书还给了李孝逸,心里却莫名的些怦怦跳了起来。
敕书上的那一笔娟秀的字迹,薛绍有几分眼熟——很像是上官婉儿的笔迹!
莫非她已经离开了秋瑟院,重回了天后身边用事?
无暇细想此事,薛绍忙道:“李梁公一路远来辛苦,先安顿下来好好歇息一晚。明日清晨我请大都督府柳司马,召请大小官员将佐一同来拜见新任的都督府长史!”
“是——检校长史!”李孝逸呵呵直笑,非常客气的对薛绍拱手而拜,“我初来乍道,一切都凭薛公子多多照觑了!”
“李梁公说这话,就太见外了!”薛绍笑道,“来人,赶紧打点宴席、收拾厢房,好生款待远道而来的李梁公!”
“多谢薛公子!如此,真让老夫有些受宠若惊了!”
薛绍看得出来,李孝逸初来并州显得尤为谦虚与谨慎。他来的时候没有半点招摇,到了并州第一件事情就是主动先拜访了我薛绍,自然是因为他知道我此前已经在并州打下了一些根基,有一定的人脉与影响力。有我薛绍的帮衬,他这个长安来的“空降兵”想要立稳脚跟可就容易多了!
如此看来,安排李孝逸来并州接任长史,应该是天后积极努力争取来的,是她下的一步妙棋。如果李孝逸能够从此在并州扎下根来,那么此前属于李崇义这个敌对派的并州大都督府这一方势力,都将被李孝逸收编,从而投效于天后的麾下。
二圣都想拔除李崇义,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天后好像还是棋高一招,她收获了最大的胜利成果,她笑到了最后!
稍后,很少吃消夜的薛绍,陪同星夜赶来的李孝逸小酌了几杯。二人都是心知肚明,眼下他们需要紧密合作,完成“接管并州”这一件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
大唐天下除了关中两京的政治中心,另有四大都督府显得极为重要。除了扬一益二,另外就是并州大都督府与幽州大都督府。扬益二州是经济重心,幽并二州则是军事中心。四大都督府当中,并州的政治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李唐的龙兴发源之地,是大唐的北都,兼负北面的国防重任。
因此,大唐历来都是选任嫡亲的皇子遥领并州大都督,皇帝李治此前就被封为晋王,“晋”地即是并州一带。而实际执掌都督府军政要务的,则是大都督府长史。
眼下看来,如果李孝逸能够顺利接掌并州大都督府,那就意味着天后的势力从朝堂中枢向外有了一个重大的延伸,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薛公子,你此行北伐连番立下奇功,天后极其满意,连称欣慰、更称惊喜。”李孝逸对薛绍道,“那一日裴公的军情驰报送达之会,朔日大朝之上,天后当众宣读军报,朝野震惊一片欢腾。天后当众称说——吾婿,人中龙凤、千里驹儿!”
薛绍笑着摇了摇头,“天后谬赞了。”
“噫,老夫以为,不然!”李孝逸一本正经,而且压低了一点声音,小声道:“薛公子你想,天后日思夜想的就是能够有个得力之人,帮她打理军队方面的事情。近几年来,天后苦心孤诣的培养她的几个侄子,诸如武三思、武攸归与武懿宗等人,都在军队里担任中郎将以上的高职。可是结果呢?这些武家儿郎资质浅薄、能力平庸,没有一个能让天后满意的。若要在外臣当中选取股肱倒是有些人选,但外人毕竟是外人,哪里能比得上自家人呢?——薛公子此时横空出世、立下奇功,那是天赐瑰宝于天后啊!天后怎能不喜出望外呢?再者,薛公子不日即将与太平公主殿下完婚。驸马如此出色能干,二圣脸上也是颇现光彩呀!”
“李梁公,我其实没想那么多。在兵言兵,既然从了军就是一名军人,我做的都是一些份内之事。”薛绍略微笑了一笑,举杯敬酒,说道,“如今朝廷新任的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已经到任,我终于可以回归军队做回我的本职了。李梁公,你来得正是时候啊!”
李孝逸笑眯眯的与薛绍对饮了一杯,听话听音,他赶忙问道:“薛公子如此急于回归军队,莫非,另有良图?”
薛绍微笑的点了点头,“大小的事情,都瞒不过李梁公这双慧眼。没错,裴公在前方朔州三战三捷重挫突厥,眼看到了收官扫尾之时。我岂能缺席?”
“三战三捷?太好了!”李孝逸喜上眉梢,连道,“薛公子当去、当去!”
薛绍笑了笑,估计李孝逸以为我是急着跑到朔州去争抢军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关于谈判之类的事情,还是不对他讲了。
“既然如此,三日之后,我就将启程前往朔州了!”薛绍道。
“三日?”李孝逸想了一想,“好,老夫不敢耽误了薛公子。三日之内,老夫倾尽全力接手并州大都督府的军政要务!”
“好!”
薛绍心中暗吁了一口气,而且隐隐有些热血沸腾。
很好,终于要亲临十万金戈铁马的大战役现场了!
第0310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三天之内,薛绍和司马柳盛会同钦差李孝逸,在大都督府里召开了几次会议,并逐一和大都督府的重要官员和几位地方刺史、都尉都逐一单独的做了交流。李孝逸曾经四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对于料理民生政务、和地方官员打交道很有一套。再加上有薛绍和柳盛的帮助,他很快就在并州大都督府里赢得了一定的支持。
同时,下面的属官也进行了一番人员上的变动。为了维稳,薛绍建议李孝逸在大战结束之前不要进行太大的动作。李孝逸也聪明,趁着薛绍这个恩威并著、实力霸道的“军队留守”还在并州,他用雷霆手段拔除了大都督府的两名参军、一名主薄,以及一批追随此三人的地方州县上的小官员。
李孝逸说,那三个人都是跟随李崇义多年的心腹党羽,那些小官员都是从属喽啰。
薛绍见大打击面不是太大应该不会影响到大局的稳定,于是也就没有对李孝逸的行为过多干涉。他心想,既然李孝逸敢这么干,必然是早就得到了朝廷的默许与授意,在离开长安之前心中就有了这样的计划——这种原则上的大问题,谁也不好过多干涉。
不过李孝逸办事也算很有分寸。除了撤除三名大都督府的重要属官和一小批从属喽啰,对于大多数可查可不查的人,李孝逸大多是从轻发落或是既往不咎了。
因此,就算偶有一些怨言或是人心惶惶,但并州大体上还算是稳定。
这一来二去,薛绍又增长了不少的“经验”,一个最直观的认识就是——人在官场,人脉与人缘实在是太重要了。
就拿眼前的事情来说,李崇义在并州经营了这么多年,真要算起来,每个官员都可以是李崇义的“党羽”。因此,李孝逸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干掉。但是典型肯定是要抓的,那些“倒霉”了的人当中,有些的确是贪官污吏罪有应得,但另有一些大概就是因为在“上面”没有关系,或是平常不会做人、与同僚关系相处得非常差劲。
相信以后,李孝逸还会陆续对并州大都督府的属官班子进行调整。李崇义留下来的那一套原班人马、尤其是在大都督府里居于显要位置的骨干们,迟早都会被裁撤干净。
这就叫“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官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李孝逸的突然空降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也让更多的人追悔不矣——原来李孝逸和薛绍是一路人马!那么真该早一点搭上薛绍这条关系,也好留待今日保全自己啊!
于是这三天的夜里,薛绍所住的地方频频有客来访,全都带着比较贵重的礼物,当然就是那些想要前来巴结讨好的人。
薛绍当然不会在这时候见他们了,那岂不是喧宾夺主、让李孝逸为难吗?——再说了,现在才来“临时抱佛脚”,早些时候你们干什么去了呢?还不是因为你们此前都瞧我不上眼!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