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节
对于洋务,曾涤生还是不怎么支持的,杨老三所赠的那些书籍,曾涤生能不看吗?只是里面有许多东西,与儒家的思想有些冲突,但而今长毛贼都配上西洋火器了,湘勇再不改,只怕还得再败!
形势迫人,这也是杨猛对付曾涤生的一个小手段,你要带兵是吧?老子就给你看看长毛贼的实力,出去买?
别国的军火进口几乎都被杨猛垄断了,剩下一个英吉利,也是杨猛抛弃的玩意儿,这英吉利最不是东西,你打着大清政府军的旗号去买洋枪,卖不卖给你,英吉利那边也要转一转的,这一转就得几个月,即使敲定了买卖,也是敲诈一般的买卖,东西还好不了。
褐贝丝怕是英吉利出口的主要品种,想要好的,怕是没门儿!
杨猛的线膛击发枪,有法兰西的、也有英吉利的、还有米利坚的,比之褐贝丝,绝对强了一个档次,见了好东西,曾涤生还能去买烂大街的褐贝丝?
不要褐贝丝,人家不卖给你,干着急呐!火炮差不多也就这么个样儿了,好货没有烂货一堆,指望着英吉利更大清朝廷讲究契约精神,也就没有之前的庚子一役了。
别的国家,敢卖给曾涤生一支洋枪试试?杨猛一句话,就能让他们的政府出面干预!
至于什么话,当然是云烟价格了!
所有的路子都断了,能走的路也是条弯路,大形势就是这么个样子,来来来,你曾涤生考校考校,这洋务办还是不办吧?
环境改变人的诉求,加上杨猛之前在岳州埋下的伏笔,这英吉利怕是与曾涤生做不成买卖,人家英吉利用好枪,你买烂东西,将来开战怎么办?
曾涤生洋务二字出口,骆秉章的脸色也变了变,这事儿还真是棘手啊!不要洋枪,人家长毛贼有了,出去买,价高货次,自己造,朝廷那边迈不过去,这事儿挠头呐!
第六百一十章 裁兵组军办洋务(中)
“照我说呐!咱们私下把事情做了就好,等朝廷知道了,想必也不会苛责什么的,毕竟是为了剿匪嘛!”
见杨老三拿着堂上的三位当猴耍,左骡子也不能不透气了,这三位都与他有些交情,而且都是正途出身,这几位之中,也就他说话可以不着边际,无非这几位逃不出杨老三的指掌,他索性就说了混话。
“放屁!这事儿朝廷不允,你做了,就是悖逆,将来朝廷若是苛责怎么办?
这事儿关系的可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个大清的得失,怎由得你左骡子使那驴骡性子?
你觉得偷偷做了是好事儿,可朝廷那边怎么想?若是因此搁置了此事儿,你左骡子就是罪人!大清上下四万万人的罪人!
庚子一役之中,想要办洋务的大员少吗?若是可行,早就办成了,你一句私下把事情做了就好!抵得过当年的林公一片苦心?”
左骡子的话刚刚说完,杨猛就发了雷霆之怒,戟指怒骂的杨老三,倒是有几分杨部堂的架势,听了这话之后,左骡子缩了缩脖子,心中暗叹,这位杨老三可真是个奸鬼,心里本就是这么想的,还出来装什么贞洁烈女呐!
但这几句斥骂委实做的可圈可点,瞧堂下诸位的意思,还真有偷偷摸摸做事的苗头。
“部堂有伤在身,休要动怒,这左季高的话是有些悖乱,但实情如此,咱们不若私底下把事儿先做一做,待有了眉目,再请示朝廷不迟!”
杨老三这一怒,怒的极有水平,现在骆秉章也不把杨老三当做新丁了,这位有打仗的脑子,就不缺做官的脑子,今天这几步走得,确实也有当朝一品的风范,这人以后绝不能小看,前途无量之人呐!
“骆抚台说的是,杨部堂暂压怒气,这事儿明做不如暗做,如今剿匪为大,咱们做事,还是要以剿匪为上的。”
胡林翼不识杨老三与左骡子之间的龌龊,怕杨老三迁怒左季高,只能出来打圆场了。
对此,曾涤生就有看法了,明事难成、暗事可做,杨老三早在岳州就有这个说法,现在看来这杨老三与左骡子,是沆瀣一气的坑害人呐!
“部堂,此事左季高所言不错,咱们还是暗做此事吧!不然等跨过了朝廷的关隘,只怕长毛贼早已坐大了。”
等?是等不得的!杨老三立了盖世之功,怕是之后的剿匪,都是湘勇和楚勇的差事了,杨老三不动,自然不败!
但他曾涤生和左季高是剿匪的主力,一旦两人败了,丢的不还是自个儿的面皮?
“嗯!之前老子在岳州与曾涤生、左季高谈过此事,当时老子的想法也是明事暗做,但如今地位不同了,总要照顾一下朝廷的脸面,咱们这些人,骆抚台与胡抚台是封疆一方的大臣,而曾夫子和左季高是统领万军的大将。
这事儿不声不响的做了,未免惹得朝廷猜忌,这样吧!咱们五人一起报一报长毛贼火枪之事,老子在洞庭湖还有武汉都有依旨建的炮厂、船厂,再加一项洋枪,怕是也说的过去,我再请旨,在九江新建枪厂,这样算是在朝廷那边打个小埋伏,即使有些僭越之事,也能说的过去了。”
虽说杨猛一口一个老子,但堂下的四人,并无反感,这杨老三本就是行伍出身,粗俗一些也显得豪气,再者说了,两湖四川一带,老子是口头语,并无侮辱谩骂的意思。
五人之间交流没了障碍,也就能达成一致了,前有裁军之事,后有洋务之情,在座的四人,可一点也不敢小瞧杨老三了,这位的城府,怕也是一座九曲十八弯的山城呐!
“如此甚好!事出有因、师出有名,即使将来出了岔子,咱们也好分说,就以杨部堂的意思来办!
诸位,如今的长毛贼沟通了外洋,此事咱们也要报备一下朝廷了,洋人居心叵测呐!”
要说老成,五人之中当属骆秉章,虽说有些事儿还不明白,但把长毛贼与英夷勾连起来,却是高招无疑,杨猛之前也没想到这一节的。
貌似四色棍这货,不怎么待见洋人,怕是对道光朝的庚子一役,至今仍心有怨愤,那穆彰阿与耆英不是因此去职的吗?
“还是骆抚台老成,老子那个幕师,本事不及骆抚台呐!”
拿着骆秉章与幕客相比,明着是贬实际就是杨老三自认本事不如骆秉章,这位骆抚台自然坦然接下了这句恭维话,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骆抚台高明!杨部堂,胡某还有许多的疑问,您刚刚的利弊之说还没完呢!”
恭维了一句骆秉章,胡林翼却是想听听杨老三的高见,价高货次,怕是多数人都能说得出来,接下来才是真知灼见呐!
“那老子就接着卖弄,说到这外置军械的缺点,第二个就是弹药配套的问题了。
不知诸位研究过没有,这洋人的颗粒药,与咱大清的粉末药威力大相径庭,说实话,这土药差就差在这里,庚子一败,这火药的因素也占了大头儿。
颗粒药,燃烧的速度快,短时间内爆发力大,这话说起来好像不太明白,但拿枪一试就知道,这爆发力为何物了。
同等的药量,颗粒药带弹的威力,大过粉末药,据老子所知,这颗粒药却是机器造的,咱们没有这一类的机器,就很难造出颗粒药。
没了颗粒药,咱们手里即使有了洋枪,威力也要大打折扣的。
这枪能买,药总不能也一直买吧?一旦前方没了颗粒药,咱们还能等着洋人漂洋过海给送来?
诸位再想一想,若是咱们与洋人之间开战,只要洋人断了咱们的颗粒药,即使拿着同样的家伙事儿,咱们打得过洋人?
一国之兵事,不能掌握在外人的手里,这是外购的第二大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