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铁血抗战918> 第718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8章

其他国家,老美、英国这些西方列强他们在关注着肥美的中国这块蛋糕的同时。也各自在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机会再来一次重新画分,重新品尝下一战的甜头。他们并不打算现在介入,因为,日本目前驻满洲的兵力是替傀儡政府站岗,虽然心知肚明,可毕竟小日本没有明着发号施令,行使主权,他们也都觉得此时介入不合时宜。
但这并没有耽误他们准备武力,他们同样在积蓄。国内的工厂同样在研制武器,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格局新秩序做准备。
董库在黑龙江虽然封闭,可消息的来源却相当的快捷和广泛。暗堂,这支柳败城耗费了几十年心血的组织,在这一刻显露出了她包打听的全部实力。
与此同时。暗堂的拔毛计划已经开始,只是让杜飞有点奇怪的是,那些名单上的人,很多都是一名不闻,大多还非常的落魄,蓬头垢面,生活窘迫。这让他在英国找到的十几个名单上的人以为是同名同姓,找错了呢。
不过,他虽然不归董库直接领导,但柳败城已经明确表示,董库的命令虽不凌驾他之上,但必须服从。而且杜飞本来也对董库相当信服,不论个人能力和大局观。所以,在仔细的交谈后,确认这些人在某些领域的确有扎实的功底,所以,在给出针对对方的研究课题无条件资助的承诺后,这些贫困潦倒的人才很轻松的举家搬迁,慢慢汇集起来,赶奔坤甸,然后再乘坐月牙岛的货轮赶奔月牙岛。
而德国为了统一思想,此时已经开始排外,爱因斯坦为首的一大群科学家都在以后将是被驱逐的对象。但董库的目标并没有放在这些如日中天的大碗身上,他认为,这些人有思想,根本就无法驾驭,而且一旦行动失败,将会引起世界的反弹,于其那样,还不如退而求其次,挑选一些同样很优秀,但目前还没有崭露头角的人才,减少绑架等恶性行为的发生,不过,这些人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后,都将会有震惊世界的成果面世。
杜飞在行动之初也不是没碰到阻力,在美国,一位躲避迫害而离开家园的犹太弹道科学家斯蒂芬,他在见到暗堂人员的时候,最大的排斥就是以为这是纳粹的手段,根本不打算加入这个名叫科学之心的研究院。可当他看到铅笔画出的导弹模样,和导弹自主飞行的图画时,他震惊了,这不是他一直追求的炮弹自我飞行能力的答案吗?
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他几乎是求着来人,并把他熟悉的一些科技人才联络起来,替暗堂的的人员做工作,收罗了董库名单上没有的很多人才。
相同的事情发生在很多人身上,很多的地方,当这些此时并不如意,没有人认同他们的观点,更别提有人出钱资助他们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的人才,在心高气傲,拒绝邀请的时候,看到后世冷战中期的先进飞机模样,看到卫星飞行在浩瀚宇宙的画面,看到很多他们无法想象,却是自己研究领域里,自己能够理解,却无法得知原理的铅笔画时,他们放弃了高傲,放弃了矜持,纷纷无条件的加入这个并不为人所知,但看得出实力非常强大的科学研究院,以期望自己在这个领域有更高的发展,达成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
这些,都是悄悄进行的,虽然速度很快,人员不断流向月牙岛。但世人却并不知晓,当然,也有强硬的,只是极个别而已,这些人同样会到月牙岛。但他们却不可能跟那些自愿者在一片研究厂区。
按下这些琐碎不提,董库此时的重点就是尽快给部队换装,尽快将石油开采出来。通往安达的地下长龙里,上万个焊工在忙碌着。这些里面大部分是犹太人,他们有着成熟的焊接技术,里面甚至有一大部分是曾经在德国著名兵工厂。造船厂供职的,但因为德国人取消了他们的公职,生活困顿而潦倒,所以,他们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工作起来非常的拼命。这不单单是董库解救了他们。更多的是为有个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因为,董库采用的是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合格的人员在完成既定量的工作量后,多出来的劳动成果会得到相应的报酬的,这也是他们动力来源所在。
焊接的浓烟在长达70公里的地槽里昼夜进行,每个焊工的工作至少是十二个小时,甚至有十四个小时的。他们机器不停,人休息,拼命的赶工,但质量,却绝对的一流,因为,他们不想失去工作。
董库在一段两公里焊接完毕的管道那里看着试压,这是回填前必须做的工作,看看焊口是否有沙眼。同时,董库召集了数个领班的犹太技工。告诉他们焊接,不用进入管道内部,因为,可以单面焊接,双面成型。在管道外焊接即可,减少里面呼吸供氧的困扰。
这是后世冷战中后期才有的焊接技术,这个技术没有太多的高科技含量,只是焊接融化钢材时的角度和温度还有焊接物之间的距离等掌握好即可。
这些技工在这个领域并不差,在得到详细讲解,理解了这个理论的核心之后,他们用废弃的钢料开始了实验。
三天后,一名技工兴奋的拿着一块钢板跑来,用德语大声喊道:“先生,您看这是不是就是您说的双面成型?”
董库接过来一看,一块一公分厚的钢板中间一条焊痕,一面平滑细腻的鱼尾纹,一面平整的只有一条焊接痕迹,但看得出,焊接的强度就算不做测试,钢材的熔接也能达到要求。
“你太棒了!”
董库伸出拇指赞了句,随之说道:“给你一天的时间完成这个技术的熟练度,然后给你一百人,你负责指导他们,除了工作量的薪酬之外,工资领技工工资。”
“太感谢您了!”
那名才二十一二岁的的年轻人兴奋的拿着钢板,跑去练习去了。
有了新技术,焊接的速度大大增加,因双面成型本来就要求熔接紧密,所以,沙眼出现的几率非常低,效率大大提升,在刘苍浩的新兵招收了十五万之众的时候,管道的焊接提前了半月完成了,并在寒冷中,刷上了防锈漆,开始回填。
当这里的工作就绪的时候,董库在接到刘苍浩已经招收了十五万大军时,他才突然响起,这些人的粮食问题他因一直关注这里的工程进度,和工业园区的枪支高炮的制造而忽略了。
他接到汇报后,快速离开工地,赶回了哈尔滨。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