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节
此举对人事有益,亦对天心有益。因此,众仙老都觉得苏道真的安排极佳,不但施甘霖将之前的兵祸尽消解,还使杨戬可以有将功折罪的可能。
若杨戬可以靖灭灌河中的大魔,东胜神洲的众生若遇劫难,则必然会有杨二郎显圣,相助渡劫。当然了,若杨戬不愿赎罪,或者是无力抗衡这十魔九难,那他也定然是要万劫不复的。
如此,既彰显了天威,也没有令事态进一步的严重下去,已是令众仙皆满意的结果了。
瑶池上,蟠桃会再开。那三清颔首称赞,四御点头献礼,五老感拜慈恩,一一前来与苏寻敬酒奉茶,庆贺玉晨大帝安天之功。
苏寻不敢妄尊,都接过谢讫,俱都欢然,不胜欣忭,众皆畅然喜会。
忽然有王母娘娘亲下法旨,引仙子、仙娥、天妃、美人各自捧着盘子,把那九千年的蟠桃盛满,向尊前拜献曰:“太极天尊有安天、教化、生德之功,天人共喜,王母娘娘心中大悦,无物可谢,特赐恩典,赏下净手亲摘的大株蟠桃数枚。”
苏寻奉礼道谢,将蟠桃都接过了。此次蟠桃盛会,他一人独占数十枚,实乃前所未有的事情。但其功甚伟,地位超然,众仙都无有微词。
及至中途,李靖与众神将亦引引兵归天,天王负荆在瑶池外告罪道:“臣等奉圣旨出师下界,捉来了杨戬座下的六大贼将,生擒三百六十二人,剿灭叛逆共八百九十六人,共计一千二百五十八人尽皆擒拿。只是跑了杨戬,让其在九重云宫逞凶,还要劳烦天尊出手,自知有负圣恩,今来请罪。”
玉皇大天尊点头道:“如今篡逆已平,贼首受镇,你也已立功,便功过相抵,不予追究罪责,仍居天王之位。其余六部天君及惠岸行者镇压有功,各赏赐金花三朵,还丹一枚。”
众皆谢恩,玉帝又下圣旨,将杨戬的部曲灌洲六圣,念在曾看管无支祁有功,死罪可免,剥夺神体,永不受天箓,责令世代在灌洲听罚,三百六十二员草头兵尽皆斩首示众,且连同已死的八百九十六人,都捉拿了魂魄,复压在灌江口,非神洲清平不可超脱。
此次天庭声名大震,三界众生皆有感天威不可逆,无有再敢生异心者。
至于杨戬妹妹杨婵和母亲云华仙子,则不知所踪,玉帝没有再提起,大家也都当做不存在。
毕竟,因为此二人并没有参与反天,而篡逆的反贼皆以受到了惩罚,所以也没有人在意。
当然了,即使真的有人注意到了杨戬反天的因由。但是,也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再出来触霉头。
却说杨戬在灌河之中,看那河底不断地出现一个个魔头,心中惊怒交加,他振奋神威,动用莲心,不断地与大魔搏斗,连日击杀了数十只。
这些魔头皆实力强大,不知是从何出现的。而且在这灌河之中,天地灵气被隔绝,即使杨戬法力强大,也渐渐地有些力不从心,开始吃不消了。
只想着可以向上游去,突破这灌河。但是他化作莲光,向上激射,却惊骇地发现这灌河仿佛无穷无尽一般,不知激射了多久,眼前仍旧是一片水茫茫的,反而魔头汇聚的更多了。
杨戬心中已疲劳至极,又击杀了数只魔头,忽然有一只恶蛟猛地撕咬过来,趁着杨戬力竭之际,一爪抓在他的后心上。这恶蛟不只是从何而生的,利爪锋利至极,再加之杨戬心神疲惫,一时不甚竟被抓破莲体,鲜血喷涌,挥洒在灌河。
杨戬意识模糊,自觉只怕性命垂危,整个人再向灌河底部沉去。
那些魔头狰狞着朝杨戬袭来,杨戬坚韧心性,负伤咬牙又杀了几只,无奈魔头个个都有天仙之能,又杀不绝,终究到了绝境末路,只得待死。
忽然,一阵阵光华笼罩住了他。杨戬恍惚中,看到了无数条黑白的鱼儿在整个灌河之中漂游,如若无数道群星,又仿佛无数只蝴蝶,如梦如幻,光芒大作。
他陡然惊醒,见魔头来袭,再振奋神通应战。终于将这一波大魔击溃,暂时得了几分喘息之机,忙看后心处,却发现伤口竟然完好如初,只有那铠甲破损了。
杨戬感受了一番,发现自己的法力不但重新恢复到了巅峰,甚至还有几分进境。而这些还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击杀了这灌河中的妖魔,似乎心中那无比复杂的感情,譬如愤怒、哀伤、后悔、无奈等痛苦,似乎都平静了下来。
那无数魔头似乎映照着自己的内心一般!
“莫非……”杨戬忽然目光一闪,却是已然意识到了恩师的苦心。
十魔九难乃是修行途中的灾劫,其凶险,不在“三灾”之下。
先前杨戬得传太一道,已无惧三灾利害。但是,却仍不得清静,更无法轻易度过“十魔九难”。而如今这灌河,就是将东胜神洲众生的烦恼心,化作劫难,来令杨戬得度。如若度过,便有机会得到所谓的“清静心”,达到佛家的“不生不灭”,道家的“清静自在”的程度。
虽然,这很困难,方才杨戬便是第一次“死”在了这灌河苦海当中。但幸好的是,在他濒死之时,却有一道莫大法力注入到了他的体内,让他可以重获新生,再去挑战这“烦恼心”。
到了如此的程度,就算杨戬再耿直,也当即意识到了自己恩师的苦心,不由得内心无限触动,自觉师恩重甚于天!
不过他也知道,师父虽然给了自己这个机会,但是若自己不去把握,无法度过这泥潭苦海,得获清静心的话,那自己恐怕的确是永世不得脱出!不但有愧师恩,更遑论再与母相见。
于是,杨戬便摒弃心中芜杂,目中攒射神光,浮现出无比坚定的神色,与灌河中的魔头再次用心鏖战了起来。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万象画在方罫内
再说蟠桃盛会,此次盛会中途虽然出现了些许意外,但幸好有玉晨大帝出手,最终扬了天威,息了兵祸,赐了人间一场甘霖,可谓是皆大欢喜。
蟠桃盛会结束,那三清四御五老又各自遣童子朝苏寻拜会,请太极天尊来日去府上论道。
其中,西方佛老与南极南海观音最是细细叮嘱,请苏寻定要前往西牛贺洲,并拜呈请帖,苏寻将请帖收了,约定好了时间,定好了来日再拜不提。
且说蟠桃盛会圆满结束,玉皇大天尊垂恩赐允,留苏寻前往灵霄宝殿,复命卷帘大将把那天幕卷起,差人取出了一副棋盘,道:“朕甚喜爱弈棋之道,常与道祖对弈,只是难得一胜。闻苏君改良琴棋,棋艺定也高超,不如与朕对弈一局,聊作余兴,何如?”
苏寻甚喜,道:“陛下有命,自无不可。”命侍女先牵牛回太极宫,与玉皇大帝在灵霄宝殿内对弈了起来。
正所谓黑为贵,白者,白丁也。苏寻本有意执白子,但玉帝却当先拿起了白子,落下一枚,便顺势将黑子的棋笥拿了过来,也落下了棋子。
两人你来我往,很快,黑白便纵横在棋盘之上,两条大龙渐渐地形成。
苏寻皱眉深思,周遭渐渐地浮现出了数条黑白双色的鱼儿,环绕在两人的眼前。半晌后,落下了一子,当即使得黑白呈就均势,互不相容,互不相让,却又互相成就。
“好棋。”
玉帝见状,抚手道:“这一手落下,倒是让朕进退维谷,举步维艰。若是朕强行落子,必然会使得棋盘的双方你争我夺,互相残杀,胜负虽不好分说,但必会扰乱清静,可若就此停下,维持均势,那朕先落子,反倒是输了半子。”
苏寻微微摇头,道:“非也,所谓黑白相生,陛下继续落子,若始终能维持均势,亦非一件好事?”
玉帝道:“只怕棋盘难能容下。”
苏寻伸指轻轻一点,那棋盘当即扩大了一倍,复露出了大片的空白:“若棋盘难容,便将其开辟便好了。”
玉帝问道:“如此岂不是坏了规则?”
苏寻笑了笑道:“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围棋终究是教化于人的,如若强行厮杀,下成眼棋,乱了心性,那反而得不偿失了。吾改良围棋,乃是因为座子缺少了许多变化。只要规则公平,利于棋局,利于执棋者,吾便认为即便加以变换,亦是一件好事。”
玉帝闻言,思索片刻,微微点了点头,道:“此言亦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