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
惠施道:“都重要。”
猴王又说道:“禀夫子,我自出生来,便自由自在,称王称霸,安然快乐。突然有一日,身边有亲人死了。我便痛苦不已,失魂落魄。一方面是舍不得亲人,另一方面也是一直的无忧无虑,让我想要长生,不想寻死。可是,自从我来到南瞻部州,看到了世事的艰辛与困惑,知道了繁华的另一面,被烦扰所惑,陷入泥潭,就终日感觉痛苦,我即想到若是长生,恐怕要经历更多的痛苦,如此还不如死了更好一些。”
惠施点了点头,道:“你想的很深远,这个问题吾却是不好回答。不过我有一个朋友,或许他能够回答你这个问题。”
猴王道:“何人?”
惠施道:“此人姓庄名周,字子休。乃天下大贤也!”
惠施谈到了庄周,话变得多了些。仔细地讲了许多故事,他说庄周原本是漆园吏,后来辞官不干了。楚威王请他为相,他也拒绝的很干脆。
又说自己与庄周认识的也很凑巧,在魏国做国相的时候,庄周过来,自己嫉贤,以为他要过来抢夺自己国相的身份,派人搜捕了三天三夜,结果自己眼中的国相在庄周的眼中不过是鸱得腐鼠而已。
猴王问,庄周为什么能回答自己的问题。
惠施道:“因为,他妻子死时,我前去吊唁。却发现他并没有悲伤,而是鼓盆而歌,欢欣不已。当时我只以为活见鬼了,奉上一袋赙金便离去了,但现在想想他的话,当真有深意也。”
猴王便请惠施带自己前去,惠施应承。
两人择日,沐浴更衣,一同前往南华山。在接近南华山的时候,猴王竟然发现自己脑海中的灰鱼儿那灰蒙蒙的气儿散去了许多,复了几般红色,顿知此去必有收获。它大喜来到山中,与龙女、惠施一同拜访,果然在南华山下看到了一处茅庐。
正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猴子也曾见过不少名山大川,东胜神洲的每一座山,都不在这南华山之下。但是,看到茅庐,他却突然有一种激动的感觉。这便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吧。
“果有神仙!果有神仙!”
来到跟前,猴王忙拜会道:“老神仙!老神仙!弟子志心朝礼,只求得解!”随即,将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
它与惠施、龙女在茅庐之外,很奇怪的是,庄周并没有让他们进来,而是完完整整地听了猴王的问题,道:“有生即有死。生死无常,若沉湎于人,则痛不欲生。若追溯于天,则无心无情。唯有固元守一,顺天顺心,方才为人。你脑海中的红鱼儿是生机,灰鱼儿是死意。红鱼儿有着天理的生,灰鱼儿则有人心的死。生死相依,轮回相对,才是生息之理。无论是天,还是人,都是奉从于这个理。其名即为:一。”
庄周的声音很年轻,完全不像老者的声音,听起来很舒服。但是在猴王的耳中,其所说的,乃是世间真理。
猴王道:“那我该如何?我要如何?我究竟是要寻求理,还是寻求心?”
庄周道:“理者,外也。心者,内也。理大于一,而心小于一。此之谓天地至成。一者,万物之道,天人之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于自然之中,自然于无为之中。如今你已明百家言,又知人心,红灰相应,黑白向对。当看清楚太极的本我。承人心,顺天意。知悲伤而明自然。如此,方是正途。”
猴王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原来我既不是要学理,也不是要修心。我是理心的同一,是天人的相合。原来这才是我追求长生的意义!”
轰!!
猴王忽然发现,脑海中的灰鱼儿变了。它陡然从灰色变成红色,又从红色变成灰色,最终两相分立,赫然间化为了一红一灰两条鱼儿,又跃荡出脑海,在天地中衔尾交接!
无数鱼儿在天空中散落,仿如繁星一般。忽然,一切鱼儿都消散了。龙女的惊呼声响了起来:“猴子,发生什么事情了”!?
猴王蓦地回首,却发现,眼前的场景突然变得极其陌生。不再是南瞻部州的繁华,也不再是南华山的仙气,自己与龙女竟在大海的荒岛之上,远处一望无际,满是浪潮涌动。
猴王看向东方,许久之后,跪在石礁之上,恭敬地叩了三个头。
长久以后,对龙女说道:“龙女儿,我们走罢。去西方,这一次,我一定要求得长生道!”
第一百二十九章 炼魔布心,大开山门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苏寻自下界以来,始终便在方寸山炼魔与布散菩提心。
他的菩提心言出法随,已成法力,外有菩提,内有道行,乃是大法力。
但凡魔罗妄想触碰或是弥乱,则必然会遭受雷霆打击。
菩提法散布至今,种子也早已在西方大海上“生根发芽”,连接到了西牛贺洲的大地岸边。
因此,整个西牛贺洲的气象,都在苏寻菩提道心的影响下而发生着改变。
这是余韵。
苏寻虽帮助如来佛祖,镇压了波旬与魔罗心,但是,菩提心的发散仍需要时间。
一座大山从天而降,不可能一瞬便与造化融为一体,总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够真正的稳固。
而他这些年来所做的便是如此。
如今的方寸山,已与初生时截然不同。彻底成为了一处仙境、福地。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便已为西牛贺洲的生灵所熟知。
当然了,苏寻在山中炼魔布心,不仅仅是依靠他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依靠了佛道两家众仙众菩萨的力量。
譬如,那波旬虽被镇压到阿修罗道。
单凭借地藏王菩萨一人的法力,是无法彻底固守六道的。在这种情况下,太乙救苦天尊和酆都大帝便也会因为苏寻的缘故,出手相助。
波旬就算再强,也决计无法逃脱得了酆都大帝的镇压。
以及,西牛贺洲上,这些年来也开始有道家仙化名布道,奉行“菩提”之名,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斗姥也曾亲自分出了一缕神念。
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八大菩萨的游说和请求,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更是因为苏寻的缘故。
在佛道的共同压制下,这些年来,西牛贺洲的魔道已经逐渐平息。
灵山诸佛看在眼中,皆称此举大善。金阙玉晨大帝的道心帮助佛心镇压了魔罗心,原本西牛贺洲的莫大困境,终于在玉晨大帝的帮助下得以改善,甚至是近乎消灭。
虽然,魔罗仍旧存在,但苍生的苦楚,却终归是缓和了太多了。
一方面感怀苏寻的善举,另一方面,也是钦佩如来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