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8节

杨戬和李冰交谈了一番,得知了李冰知天文地理,为民忧心,乃大贤才,亦十分敬佩。李冰说道:“自当年苏子建青羊,到如今但凡有学识者,亦通天地之事。我观那业煞孽龙,乃是魔障所化,虽为君所斩杀,但其邪心不灭,仍在江中作祟祸乱,吾实无能力可以镇压,望君可相助,感激不尽。”
杨戬仔细思索了许久,道:“此孽障亦是因我而生,祸及许多无辜百姓生民,我甚愧疚。如君不弃,愿为一同治理水患。只是要如何去做,我也不知。”
两人商议许久,杨戬想到了母亲妹妹及恩师,道:“我虽不能镇压此孽龙,却愿访问仙人,定有计策。”遂将避水剑、开山斧留下,压在江中,解一时之祸患,自己则欲先前往骊山,拜见黎山老母。
李冰自不阻拦,杨戬谢过,一路纵光来到骊山之中。不久果到老母府中,与母亲、妹妹再次相逢,自有一片欢喜。
原来杨婵和云华仙子也知道杨戬脱困的事情,但黎山老母却言道,此中还有他的机缘,便未让二人前往相见。
如今杨戬暂时脱身,来到骊山,终于重逢。好生叙旧了许久,连住了数日,才安心了下来。由此杨戬自劈山救母及至如今,终于得到了团圆。
数日后,杨戬问黎山老母有关那业煞孽龙之事,圣母问道:“昔年金阙玉晨大帝将你镇压在灌河,你可有怨言?”
杨戬道:“此事本便是我之罪过,如何怪得上苏子?”
黎山老母道:“既如此,汝可前往三十三天外太极宫,询问玉晨大帝,此事自能平定。”
杨戬道:“本来脱困,早有想要拜苏子之心。只是杨戬如今仍是戴罪之身,不敢前往天庭,恐为母亲、妹妹惹来祸事。”
黎山老母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道符箓,道:“你通变化,持此符箓,化作童子模样,前往进拜玉晨大帝。如有人阻止,只说是紫气元君座下即可。”
杨戬大喜,对圣母拜谢,遂持符箓而去,直上天门,变作童子模样,临到那天门处,四大天王看到符箓,果然不敢阻止,恭请进入,杨戬自向三十三天外去了,暂且不提。
且说在那灵霄宝殿,天幕降下,周遭一片仙气氤氲,熏香朦胧。苏寻则执棋子,与玉皇大天尊对弈饮茶,两人所下的棋局,仍是那巨大的棋盘。
落了几子之后,苏寻轻轻饮茶,忽然,下界一点灵光破开,为苏寻收入袖中。那玉皇大天尊看了,却也不以为意,也喝了口茶,说道:“我观灌河最近波澜丛生从,料杨戬当脱困了?”
苏寻道:“禀陛下,方才脱困也。如今三百年已过,杨戬虽犯下了违逆重罪,但念在他昔年也立过不少功劳,三百年中,更消除了东胜神洲、南瞻部州的许多妖魔妄心,福泽众生,可予以轻罚。”
玉皇大帝道:“那妄心业障遗祸南瞻部州,仍得化解了才是。”
苏寻道:“此时吾自知晓,请陛下放心。”
两人皆点头,不再提及此事。又一同品茶良久,玉帝忽然道:“昔年吾将天运归于秦国,然南瞻部州仍未归于一统,周室将没,天下恐再陷入纷争,于道有弊无利。且百家争鸣,亦有道统之争,苏君以为该当如何?”
苏寻道:“陛下即归天运于秦,秦则受命于天。如今天下纷争,一统之势当归于秦也。”
玉帝目光微动,道:“苏君当真愿意让天命归于秦?难道不怕重蹈周室的覆辙?”
苏寻道:“吾自无不可,且秦传于商,未必会走同样的路,反倒是陛下才应当深思熟虑一番,若秦受命于天,却不遵天命,其时当会如何?”
玉帝闻言,沉思了片刻,道:“如其真有雄略,我当愿观之,所谓堵不如疏,天人既成,总要生事,便也同道祖所言一般,顺其自然便是了。”
苏寻点了点头,恭敬道:“陛下英明。”
第二百一十章 师徒重见
苏寻与玉帝交谈了一番,算是达成了一个共识。由此,三言两语中,却决定了未来秦朝一统的大势。
不过,无论是玉帝也好,苏寻也罢,两人都知道,一场大抉择即将到来。
秦朝统一六国,散落在南瞻部州的人道,将会重归整合。而人道自商灭以后,到如今经过了这许多年的孕育,更在青羊宫的建立之后,达到了一个巅峰。
若因此归于一统,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而那个后果是好还是坏,这都很难说。
或者天人道得益于此,将会看得到证道的可能。也或者那人道即便归一,仍旧式微,无法与天道相比,最终没落,更可能那人道得到积蓄之后,会造成无法调和的天人矛盾,进而崩坏。
但无论是哪一种,苏寻都必须去做。至于为什么选择秦国而不是其他的六国,一则,是因为如今秦国奉天命,遵天庭,如此可以表明态度,让玉帝更加支持自己。
二则……便是因为,如果真的有天数使然的话,那秦国有能力将人道归一,令天下一统的,必然将会是那个人。
始皇帝,嬴政!
苏寻感悟大道,于道祖座下得知,明白这世间有一则大伟力,决定万事万物。
此则伟力,便是“定数”,也即是所谓的天命。
佛家有三劫,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看似这是时间的传承,但实则,三劫都是同一时刻发生的。所以三世佛,也是同一时间存在,并且永远无法更改的。
所以嬴政定然会存在,即使嬴政如今还没有出生,苏寻也并不知道他到底是否与自己印象中的一样。但他的存在是必然的。
他的出现,也将会是对天人道进行一个大变革。毕竟以如今的状况延续下去,南瞻部州将永远都在天道的范畴之内,即使人道再孕育,也永远无法脱离这个范畴。
故而苏寻才会决定一定要利用好这个良机。
他与玉帝交谈了一番,旋即回转到太极宫中,径入养心殿。
忽然,他心有所感,召仙女来,吩咐道:“宫外将有贵客来访,尔等可前去迎接,令其进入殿内。”
仙女闻言,有些疑惑,但还是出到外面去。不久后,果然看到远处有一个身穿道袍的童子来到,对仙女道:“此处可是金阙玉晨大帝所在?我乃紫气元君座下童子,奉命前来。”
仙女听到了紫气元君的名头,不敢怠慢,道:“陛下言及有人来访,特命我前来迎接,请入养心殿中。”随即带着童子一路进入了太极宫。
须臾,童子被带到养心殿上,苏寻命人皆在门外等候,看向童子,道:“紫气元君最近可好?”
童子看向苏寻,眼中浮现出了激动之色,但还是压抑了下来,道:“禀陛下,元君安好。”
苏寻笑道:“杨戬,此无外人,可复归真身,慢慢道来。”
那童子闻言,也不再遮掩,使出了变化之法,但见莲叶遮覆,很快化作一个青年男子,身穿素衣,相貌英俊,正是杨二郎。
三百年了,那杨戬重见了苏寻,心中激动难以自抑,拜倒在地道:“杨戬拜见恩师!”
苏寻感受到了杨戬心中的激动,心中也略微感动,但还是说道:“我非汝师,切勿乱说。我只是给你指点了一条明路罢了。”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