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9节

此时,杨戬今非昔比,他在灌河之中历练,也每日冥想,如今已知道了许多因缘。听闻苏寻如此说,并未抬头,道:“恩师便是恩师,杨戬永念大恩,日夜思念,绝不敢相忘!”
“行了。”
苏寻笑了笑,扶起杨戬,道:“你先坐下,有什么事情慢慢说罢。”随即亲自为他斟了一杯清茶,递了过去。
杨戬恭敬接过,轻轻饮了一口,顿时觉得这茶水沁入心脾,似乎能使人心中清净,煞是好喝。
苏寻道:“汝母汝妹可还安好?”
杨戬道:“多亏恩师照拂,三百年来始受清福。并未有所祸及。”
杨戬原以为,自己被镇压到灌河之中,或许天庭不会放过杨婵和云华仙子,即使有黎山老母的庇护,也很担忧。但如今却已知道,这三百年来,天庭压根就没有再提到这回事了。
就仿佛,杨婵和云华仙子的事情已经被淡忘了一般。
对于如此,杨戬知道,肯定是有苏寻和黎山老母的缘故。不过,苏寻却道:“此事乃紫气元君与玉皇大天尊之恩,我并没有做什么,何来此谢?”
杨戬闻言一愣,紫气元君他是知晓的。但是,玉帝?
难道说,自己的母亲和妹妹能够安然无恙,也有玉帝的功劳吗?他虽然也隐隐意识到了这个可能,但始终都不敢相信。
直到苏寻如今道出来,杨戬才觉得甚是惊讶。可既然玉帝仍念及兄妹之情,又为什么要将云华仙子压在桃山之下那么多年?
苏寻道:“那桃山,实则乃是一枚蟠桃所化的。但此事既然已经过去了,便也不必多加追究,你只须记得,天地有规则。无论是人规,还是天规,都须得遵循。或有转圜之余地,但切不可硬来。”
杨戬得闻此言,他本就有慧心,如今得到点拨,顿时如若醍醐灌顶一般,以往发生的事情,终于也尽皆明悟,一目了然。
他沉默良久,最终将那清茶一饮而尽,对苏寻再次行礼道:“多谢苏子的教诲。”
苏寻看到杨戬能够领悟,点了点头,心中大是安慰。
他便再给杨戬斟了茶,两人闲聊了几句,杨戬突然说道:“苏子,我有一件事情,不敢隐瞒,愿告知苏子,以免有误。”
苏寻道:“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
杨戬道:“昔年苏子以大法力将我压入灌河,我知苏子苦心,这三百年来不敢懈怠。然而,就在数月之前……”
杨戬将离开灌河之前,突然陷入到了一个黑暗的世界,并且遇到那身穿黑色袈裟的青年的事情一并告诉给了苏寻。
苏寻听闻,略微推算了一番,当即了然,道:“此人乃魔罗也,最善蛊惑人心。你此次在灌河所证,乃清静心,其时还尚未完成,他有所见闻,自然前去,如今你已得清静,只须固元守一,就不足为虑。”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尖两刃刀
杨戬闻言,心中稍安,他就怕自己所见到的那些场景会变成真实,所以不敢隐瞒,一五一十都告诉给了苏寻。
但是现在听了苏寻的话,恐怕那些场景,很多都是那人编造出来的,自然便不在意了。
苏寻道:“你此来,应该还有其他事情吧。一并说来罢。”
杨戬道:“苏子料事如神。我此番过来,确有要事。”随即将蜀地水患的事情说了,言及那业煞孽龙乃是因自己而逃窜到蜀地的,如今虽被斩杀,但魂灵不灭,仍然引发洪涝,祸及苍生,如果不能平息,自己心中不安,便来求化解之法。
苏寻道:“此事我都已知晓。不过,这件事情并怪不得你。那业煞孽龙,乃是当年我将东胜神洲、南瞻部州的妄心集聚了起来,与你在灌河之中大战。如今三百年已过,但你并未证得清静,自然会有业障逃窜出来,引发祸患,这亦是因果也,即使洪灾去了,天灾仍然存在,临危唯有自救,如此方能真正化解。”
杨戬道:“话虽如此,但我若证得清静心,洪灾便可避免。生民罹难,我难辞其咎。若日后真有天灾,也该一并显灵,助人脱困。”
苏寻点了点头,眼中浮现出激赏,道:“你能有如此善心,真乃难得。既如此,我便传你一则化解之法,你须得善用。”
随即,将手指一点,一道灵光点入到了杨戬的眉心当中,乃是一则炼铁之法。
苏寻道:“那孽龙引发水患,若要化解,可将昔年大禹治水的避水剑、开山斧折毁,与其相融。则水患自能化解。只是如此,这两件神兵也保不住了,你可愿意?”
杨戬毫不犹豫道:“这两件神兵本就因治水而生,非我之所有,我所以取二兵,乃是为了救母,今母已得救,若能化解洪涝,救助灾民,又有何惜?”
苏寻道:“既如此,便就此去罢,若解了此祸,可再来太极宫中寻我。”
杨戬领命,又化作童子,拜谢离去,言及水患难待,日后再来拜复师恩,随即便离去了。
他得了化解之法,欢欢喜喜,先回去禀告黎山老母,旋即又去到郡守府中,助李冰治水。一连数月,杨戬用从苏寻这里得到的炼铁之法,把避水剑、开山斧都损毁,取其灵魄,与那邪龙的怨念混成,又帮助李冰建造水渠,疏洪涝以灌溉田地,顿时,灾情大解。
蜀人大感恩德,李冰待杨戬甚好,且其亦有经天纬地之才,懂天文地理,杨戬和他共事,受益良多。
李冰长子早逝,杨戬年轻,又被称作二郎,蜀人便以为是李冰次子,便为杨戬建庙,乃二郎神庙,因此民间又将其称作李二郎。
数年后,洪涝渐渐平息,李冰问道:“如今水患已止,不知君愿往何处去也?”
杨戬道:“我当回往拜复恩师,随即回向骊山,与母、妹长相厮守。”
李冰道:“今天下大乱,道统争端,民怨沸腾。虽水患止,但天下乱未平。君有才能,不如我以引荐,一同为大王效力,匡正天下,如何?”
杨戬闻言,沉思片刻,道:“此时容后再议,我当先禀复恩师。”
李冰自不阻止,杨戬便又以紫气元君的符箓,化作道童,再上三十三天外,直入太极宫,再与苏寻相见,道:“禀恩师,水患已平,特来复命。”
苏寻道:“汝在凡间所作之事,我都已知晓。此番治水,又立了大功,不久后当可功成正果,封授仙箓。”
杨戬大喜,对苏寻再三感恩。
他虽然不慕神名,但是也知道,一旦此次被封授仙箓,日后便不必在这么遮遮掩掩的了,而且母亲和妹妹的罪责也将彻底洗净,可得安宁。
苏寻也笑了笑,忽然又道:“杨戬,你平定了水患,那开山斧、避水剑如今何如了?”
杨戬闻言,道:“如今已成废铁,再无大用。”
苏寻道:“可曾带来了?”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