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8节

而佛家,虽然也先后有多位菩萨、罗汉布佛,但结果却大都与那金蝉子一样,虽然传入到了南瞻部州,却并没有被世俗所接受,甚至大多人都并未听说过。
同时,佛门亦有三乘法和东来佛法。
这三种佛法传入南瞻部州的顺序,也得有所不同。经过商议之后,确认当以东来佛法为最先。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对比三乘法,东来佛法的教义更加简单,能为世人所接受。
并且,东来佛法与道家的法义极为相似,且有着化胡为佛的联系,更有理由早于三乘法传入。
而对于东来佛法和道家之前,则又当以道家为最先。
道教先创,随即佛教亦传入南瞻部州矣。
因此,佛道两家如要创教,当以道教为首要。
对于这个结果,天庭、佛、道三家也都认同。毕竟佛门的确不如道门,更别说在南瞻部州,道门属于是“本土”的存在,佛门的传入,都尚且需要以道门为基础。
确立好这个前提之后,接下来便是实施了。
自王莽篡汉,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其励精图治。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国,改革官制,加强尚书台权力,整饬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实施度田,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天人和睦。
一时,南瞻部州气象达到最盛,再一次超越了历史,这便是所谓的“光武中兴”。
刘秀去世之后,为苏寻所邀,与其妻子,及麾下云台二十八将一同进入到了那微尘世界之中。对于苏寻的邀请,他自然不会拒绝。毕竟刘秀本身,便是向往人道的帝皇。
刘秀去世之后,其子刘庄即位,乃是东汉汉光武帝之后的第二个皇帝,也即是未来的汉明帝。
在此时,道教已经建立雏形。
从刘秀即位之后,道教便已经初具规模,在道门仙神的作用下出现了许多宗教,将上古时期的教派改建,如那儒教一般,因此出现了诸如方仙道、黄老道、金阙教等教派。
道门的许多仙人,云游四方,行医祈福,深得民心,汉明帝也大为发展道家学说。
不过,这些却还不够。
这些教派,根源虽深,但却不如儒教深入人心。同时,苏寻也不想和儒教一般“托古改建”。
他想的,乃是建立一个真正属于道门自己的教派。
为此,道家派出了四大天师之一的张道陵天师,让其下凡转世,降于沛国丰邑。
张道陵转世以后,经历人间事,阅读河图、洛书、谶纬、天文、地理,又历红尘,入太学学习,通达《五经》。
传说其隐于云锦山时,曾见黄帝,被授予“九鼎丹法”,三年之后炼成了“龙虎大丹”,云锦山也因此显现出龙虎之形,依此改名为龙虎山。
又传说在安帝时,金阙玉晨大帝降临在张道陵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箓,要他诛灭横行蜀地的六大魔王、八大鬼帅。
在金阙玉晨大帝的教导下,张道陵精修千日,练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
不久,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数,果然危害人间,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
于是张道陵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鸣钟扣磬,呼风唤雨,指挥神兵和这些恶鬼大战,将魔王鬼帅都封入到了青城山中。
一时,蜀中之地,皆拜张道陵。
顺帝时,张道陵入鹄鸣山,著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谓逢“天人”,授以正一明威之道,创立道教。受道者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因其为天师下凡,故而亦称“天师道”。
天师道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教人思过,从者户至数万。建二十四治,立祭酒分领其户,为顺帝敕封,归人道气象。自此,道教方初立。
第二百七十七章 白马寺
张道陵创立道教,自此道门在南瞻部州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而佛门那里,也算得上是“顺风顺水”。
在张道陵转世约三十年后,汉明帝梦到一周身佛光环绕的菩萨,称西方有度世之法,可以化解天下灾难。
梦醒之后,汉明帝对此深信不疑,认为此乃启示,遂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西方求法。
此时,西方也出现了许多国家,在那竭国与东方、即花果山治下频繁交流的状况下,西方诸国比起千年之前,也要兴盛了许多。但由于西方诸国错落凌乱,数之不尽,故而只被称作是“天竺”。
蔡愔、秦景等人,远赴天竺,一直往昔,直到去到了弥勒净土,在大月氏国,遇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的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二位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此时,黄老道、方仙道等道门宗教在南瞻部州甚得人心。佛门为方便布法,借托道教,言及佛法乃是昔年老子与苏子西出函谷时,化胡为佛而生。如此即算得上是道门的一则分支,由于其教义也广为接受,一时,在南瞻部州也得到了不少信仰。
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自此,佛教也第一次传入到了南瞻部州。
但此时的佛教,借道门之势入主,虽然是得到了苏寻的认可。只是如此之方法,成势过小,只相当于一则分支,占据的势力并不庞大,也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放在眼中。
最终,在东汉末年时,董卓篡权,被联军围攻兵败,退至长安,临走之前火烧洛阳,白马寺亦被烧荡殆尽,此话暂且不提。
且说在白马寺建立一百二十年后。
岁月悠悠,天象平定。
虽然,此时东汉也已经由盛转衰。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越发黑暗动乱。
不过,百姓生活虽逐渐变苦,却还并未达到极限,南瞻部州的众生,还得以享有数十年的安宁。
而在这个时刻,在三界仙神变动之际,金蝉子,也迎来了他的第十世。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