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节
洛阳,白马寺。
一个身穿锦澜袈裟的老和尚,正在念诵佛经。
天空遍布阴霾,将日月星辰都遮住了,虽是白天,却身为阴沉。
忽然,老和尚念经的声音中断。与此同时,一个身穿白色僧袍的青年僧人出现在他的眼中。
这僧人相貌穿着白色僧衣,相貌清秀,目光却含有着几分锐利之色,他乃是白马寺最杰出的弟子,法名玄奘。
不错,他便是金蝉子的第十世转世。
在原本的历史上,金蝉子十世轮回,当转入到唐朝。
然而由于人道确立,并且西游人选的基础也早已经奠定了,因此,佛门却并不想再多等五百年了。随即,在经过商议之下,原本应当是五百年后开启的西游之事,却提前了足足五百年。
不过,实际上五百年对于三界仙神而言,也算不了什么大事。
苏寻对于佛门的这个决定,自然不会有什么拒绝的。毕竟,佛门越早东传,人道也就能够越早四散播种。
但是,由于时机未到,此中却也得另有一番因果。
毕竟西游之事比原本西游中的唐太宗时期,足足早了五百年。
原本应该是猴子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间,尽皆被掀过去了。这样,就导致西游之事也发生了许多问题,其中问题最大的一点,便是玄奘本身的性格。
玄奘十三岁出家,二十一岁受戒,拜入到了白马寺,修东来佛法,其佛性深厚,甚得寺庙中的众僧喜爱,为下一任白马寺住持的人选。
但要知道,白马寺的佛法,与唐朝时的佛法不同。
白马寺的东来佛法,还是最初的佛法,与道门精义“修身”极为相似,自有一种佛法观。
和三乘法,虽说都归属于佛门,但做法却截然不同。
再加上玄奘的佛心并未达到圆满的契合,还并不是最佳人选,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直接进行西行求取真经,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至少在西行前,玄奘必须得对三乘法有深刻的理解和向往。
毕竟,心诚则灵。若他自身不圆满,求取的真经,必然也少了圆满。
“师父,不知叫我前来,有何吩咐?”玄奘开口问道。
老和尚看着玄奘,道:“你乃是我最得意的弟子。如今我大限将至,希望能够将白马寺交到你的手上。不过,在那之前,我希望你能够完成一件事情。”
玄奘道:“请师父示下。”
老和尚道:“降妖。”
玄奘一愣:“降妖?”
他没想到自己的师父竟然会说出如此言语。
这个世界上难道真有妖魔?
可是,即便真的有,自己虽然修身,却从未修行过任何法术之类的,要如何去降服妖魔?
“师父,这……”
“众生皆苦。降妖,即是伏心。玄奘,你今往西前行,当遇到三个大妖……当你降服了这三个大妖,必定能够开悟得真,届时,佛法自成。这是佛祖给我的指示。”老和尚说道。
玄奘见老和尚说的认真,眼中的神色也渐渐地变得认真了起来。
他虽然觉得此事甚是荒唐,不过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妖魔的话,他却也希望自己能够为众生尽一份力。
是的。
如果是《西游记》中的唐僧的话,遇到妖魔,恐怕避之不及。
但如今的玄奘,所修持的却并不是唐时的佛法,而是白马寺的东来佛法。
其教义,却让他当真成就了求真之心。因此对于老和尚的话,他也深信不疑。
第二百七十八章 鱼妖
这一日之后,玄奘就踏上了向西的道路。
对于老和尚的话,他深信不疑,既然这是“佛祖”的指示,那路上就一定会有着自己的缘法。
不过,就当他踏上路之后,他才知道,这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的。
如今的汉朝,宦官干政,外戚弄权,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洛阳以东的百姓还好,越是向西,就越是荒凉。
长安以西,更逢大旱蝗灾,颗粒无收,虽然官府也加以赈灾,但仍旧有很多人连生存都是问题。
玄奘一路西行,虽然白马寺给他准备了很多盘缠,但他有慈悲之心,大多也都施舍给了灾民,往往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幸好白马寺以“苦修”为功课,他虽受了许多苦楚,却也终究是承受了下来。
但是及至边境,虽然看到了许多人间灾害,但玄奘却始终没有看到老和尚所说的“妖魔”。
他也听说过昔年张道陵创道教的传说,知道蜀地曾有妖魔,但一直到离开了汉代的边界,他却仍旧未能遇到什么妖魔,不禁产生了些许怀疑。
那妖魔,当真存在吗?
但虽说如此,玄奘却仍旧向西而行,因为他已许下承诺,如不降服三妖,必不回归中原。
幸好的是,在离了边境之后,灾荒反而渐渐消失了,越接近“天竺”,虽然民间疾苦,但吃食却无问题。
渐渐地,玄奘的心也安定了下来,他已不再去想妖魔的事情,只知道向西而去。晓行夜住,渴饮饥餐,不觉的春尽夏残,来到秋光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