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节
女娲是何人,玄奘师徒四人自然不会没有听说过。不过,却又太过遥远,甚至是“渺小”。
究其原因,当是女娲早已不复在三界中了。有关她的传说,究竟是否夸大几分,或者又有几分真实,都是很难道述的。
而道门另有一种说法,便是那女娲大神,乃是太上八十一化中的一个存在,就似那“一气化三清”一般。不过镇元子既然如此说,也足以看得出,那女娲大神应当不会仅仅是一个化身。
不过孙行者对此说法,显然并不买账。只见他笑道:“老倌儿,你休要骗俺。你当俺不知?那女娲乃是太上道祖八十一化中的一人,恰如那三清一般,如何与你这地仙有所关联?”
镇元子闻言,点头道:“此言,亦无不对,只是不全对也。混沌初分,天开地辟,道祖的确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然而,道祖虽可说是女娲,女娲却非道祖也。”
这句话,又把师徒四人说的有点蒙了。都不太明白,这镇元子到底在说什么。
不过,玄奘却反而有点听明白了,问道:“镇元大仙的意思莫非是……那女娲实则另有其人,道祖只是借其神通法力加以补天?”
镇元子道:“圣僧果然聪慧,恰是如此道理。”
玄奘道:“如此,也难怪了。”
旁边,八戒奇怪道:“师父,你与那镇元大仙到底在说什么?为什么俺老猪却听不明白?”
“原来如此,俺也明白了!”此时,孙行者也陡地惊醒,对那八戒道:“八戒,你当知道,地府有一位酆都大帝,原当是紫微大帝的化身。但紫微大帝与酆都大帝,却又并非一人,对否?”
“这……”
猪八戒想了想,似乎的确如此。
他是斗姥的御车将军,自然知道,那紫微大帝和酆都大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两人并非同一存在,这却是的确的。
玄奘也道:“道门三清,虽是太上道祖所化。但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却也并非是太上道祖。便是如此道理。”
玄奘如此一说,一方面,众人都理解了其中含义。但另一方面,却又生出了一个疑惑。
的确,正如玄奘所说的一般。太上八十一化,起无始,运自然,造福万世。不过,他的化身,却又都非是其人。
包括那最著名的“一气化三清”,演化出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人,也并非都是老子本人。
三清的实际地位超然,仿佛不处于三界之内,虽并没有什么实职,但在道门的象征性,还要凌驾于玉皇大天尊之上。
只不过,由于三清不似四御一般现于世间,故而往往会被仙神列举时,下意识地忽略。
然而,三清中,真正代表太上老君本人的,却也只有那“道德天尊”。以至于,三界仙神都觉得奇怪。因为太上道祖八十一化,演化无穷福德。在这个世界上,其所代表的的便是“混元天道”,而如此人物,却为何在三清中甘居太清之右?
要知道,自古以左为尊,三清中,代表老君的“太清”道德天尊,却在最右,这显然很令人奇怪。
不过,虽然奇怪,但很少有人会去探究。或者说即使去探究了,往往也难以得知事情的真相,故而此事也往往不了了之,只以为老君乃是自谦,就好像那如来佛祖也坐于大鹏之下一般。
但是现在看来,事情却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镇元子道:“太上者,至高,至古。其存在即天道万象。汝等皆知,一粒种子可结出参天大树,那树中又焕发种子,随风飘散,使得丛林遍布。然而那丛林固然是种子所演化的,却又并非是种子本身。这便是太上八十一化的道理。”
镇元子这一言,算是解决了师徒四人心中的疑惑,让他们以最清晰的认知,明晰了事情的真相。
是的。
我创造了你,却不代表你属于我。太上八十一化虽然皆源于太上道祖,然而,却并非是太上道祖。甚至,可能本身也有超然的法力。
镇元子继续说道:“不过,太上道祖解化八十一相,却并非全都是创造,也有从久远大岁月之前的传承。譬如,他创此世界时,便以盘古大神之名开天辟地,又解化女娲大神之名补天造人。”
这句话,玄奘和行者理解了,不过却再一次让八戒等人感到奇怪。
不过还没等他们询问,镇元子便也猜到了这一点,继续解释道:“你等应当知道,这天地,乃是有寿命的。但是或许你等却不知道,这开天辟地者,实则并非只有太上道祖一人。”
此言一出,八戒和沙僧也顿时如若醍醐灌顶一般,意识到了镇元子的想法。
“不错。那女娲大神、盘古大神,都是此方天地之前,曾开辟世界的创世大神。除了此二人之外,三清中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亦都曾先后开天,却又先后伴随天地而灭亡。因此,如今太上道祖,才会以八十一化,先后演化诸般。”
第三百三十八章 坦露
玄奘等人听到镇元子如此道述,皆都感觉到不可思议。
但仔细想想,却的确是如此道理。
他们修习典教,在观看诸天仙神故事时,便觉得太上八十一化,处处透露隐秘。
只是,太上道祖毕竟地位非同一般,且正所谓太上忘情,其“无为自化”,“上善若水”,尤其是在将道门交付给其弟子苏道真以后,更是超然于物外,不在三界之中。因此,多加追溯,也没有什么意义。
但如今镇元子如此说来,则将太上八十一化,以及天地的本质道述给了玄奘等师徒四人。
当然了,这也并非是什么秘辛。因为对于大神通者而言,这本就是轻而易举便能认识到的,对于修行未到的人,认知到了,也没什么意义。
不过这一点,对于玄奘师徒四人来说,却并非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这涉及到了西游之事的机缘。
玄奘师徒四人,并非真正的大神通者。
且不说那八戒与沙僧,即便是明悟自己道果的玄奘和行者,也并非真正的创道者。
故而,较之镇元子、太乙救苦天尊、地藏王菩萨等存在,仍要有一段差距。而这段差距,很可能便是天高地远一般。
玄奘如今已明佛门六通,从那“漏尽通”中,对于天地之事也有部分了解。故而在镇元子说到此等秘辛时,他是最易理解的。
以至于如今,他也终于明白,为何镇元子想要通过收徒八戒,来涉入西游之事了。
但是玄奘虽然明白了,行者等弟子三人,却还是并未完全懂。尤其是那八戒,不由问道:“老倌儿,你说了这么多事情,先不论真假。这与收我老猪为徒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