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55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1节

至此北印度和中印度的主要反英势力,大多数都被削平,残余的起义军,主要团聚在瓜廖尔等少数几处。调集了数万大军的坎宁子爵,对瓜廖尔发起了总攻。
章西女王最终力战不敌,为英军击败,虽然忠心的侍卫护送她逃离了战场,可是终因失血过多而身亡。
印度各处的大起义,基本被敉平!
眼下还在战斗的,无非就是部分残余的游击部队,以及少数的起义仆从军。起义在事实上已经失败了,不再具有撼动英国殖民政府在印度统治的实力。
所以幕府派往印度的传习队,也不会再出现什么大的伤亡,可以分批次缓慢的撤回日本咯。最后能有多少人回到日本,眼下还是个未知数。但早一天结束,就能够少死一天的人。
英国的贵族军官老爷,又不把士兵的人命当人命的,逢战多是尽驱军兵猛攻。克里米亚战争时,甚至发生一整个旅的骑兵,被命令向沙俄的炮兵阵地冲锋,随后遭遇全军覆灭惨败的事件。
根据回国的江川英敏的描述,那些英国本土的士兵,可能还好一些。像是传习队这一类的仆从军和雇佣军,英国老爷只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进身之阶,用这些士兵的鲜血,为自己夺取功勋,染红自己的顶子。
另外一件事,对幕府而言,就完全谈不上什么好消息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以及外交讹诈之下,《天津条约》签订。
清国不仅仅同英法两国签订了条约,还同俄国和美国也签订了条约。反正内容是什么丧权辱国的东西,就不细说了。
只说英法联军本次的军事行动,已经初见成效,想必这些列强此时应该心情非常的愉悦。或许正在准备,继续扑倒清国的身上,大口的撕咬,擭取更多的利益。
想想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列强,实力真的强悍。英国一方面在全力镇压印度的反英起义,一方面还能在清国调集成千上万的大军,数十条战舰,同清国作战。
如此大规模的军力远程投送,英国的国力强悍如斯,根本就不是小小的德川幕府有什么资格可以挑战的。
据说仅仅是在印度平定起义,所消耗的军费,就高达四千万至五千万英镑。就和隔壁清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差不多了,比日本更是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除了惊叹英法联军进展神速之外,也算是和外国人打过不少交道的助六,担心英法联军抽出身来,又转向日本。
毕竟后世里面说,英国是整个十九世纪,地球上最大的搅屎棍,没有之一。几乎后世存在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英国人都插过一手,或者发生过战争。
指望他满足于在清国所擭取的利益,就此收手,那不譬于是痴人说梦。英国佬不可能让自己的皇家海军,还有陆军闲下来的。
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都得变成英国资本家投射到世界所有角落的炮弹,为英国擭取廉价的原材料,还有广阔的市场。
之前英法联军在横滨休息的时候,就猛得砸了幕府一铁拳。现在保不齐在清国的战事结束了,就又能来捏幕府这个软柿子咯。
是以助六赶紧登城,准备把消息送到御前下午茶会上去。只不过他来晚了一步,下午茶会已经结束了。老中们也都下值回家,岛津定义骑着马都跑远了。
如此大事,不能就这么顿住明天再说,只能先报德川家定知晓了。
第27章 二宫登门求拜见
片子递进中奥,德川家定道了一声知道了,便叫明天下午继续开御前下午茶会。同时让助六到时候也一道列席,向诸位老中讲明内外情形。
清国乃是近邻,签订《天津条约》亦是大事,消息遮瞒不住。甚至长崎和神户那边,比横滨和江户可能还更早接到消息。国内有识之士,惊骇莫名。
第一次中英战争过去了十多年,但是彼时列强侵入东亚,烽烟四起,以至于同清国签订《南京条约》。作为东亚惯来的中心,清国国门的轰然大开,对日本的触动极大。
原本还有人心怀侥幸,觉得是小徒弟乱拳打死了老师傅,所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对着一个人的后脑勺,三板砖砸下去,是人是鬼都给你砸死了。英国人应该就是偷袭了清国这个老同志,把老同志给打的鼻青脸肿。
可现在事实再一次证明,英国是凭本事打的,偌大的清国都难以敌对英国了,小小的日本又当如何。
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已经到了要顾虑危亡存续的时刻了!
某些民族的意识,开始在日本的民间迅速萌芽,并且发展。要不了二十年,便将蔚然成风,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忠右卫门当然知道第二次中英战争,还有得打呢,现在签订条约,不过是咸丰皇帝的缓兵之计。相比较于远道而来的洋人,显然是在天京杵着的太平天国更加令他烦恼。
大约用他的思维来说,就是洋人要钱,长毛要命。洋人无非掠夺经济利益,和他们爱新觉罗家一起坐在清国百姓的头上敲骨吸髓。而长毛则是要把爱新觉罗家杀一个干净,让江山换主。
两害相权取其轻。
就算要腾出手来,继续折腾幕府,欧美列强也要等到1860年,清国的战事完全告终,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大小还有点时间,不至于没有应对的法子。
回到家中,忠右卫门先问了问拾丸今日同户川安清上课,学习了些什么东西。然后又和阿兰、阿美还有爱子三人说了一会子闲话,这才拨出些许时间,瞧了瞧外头有什么人递了帖子,请求拜见的。
眼下忠右卫门的侍从长官又换了人了,黑川庆德跟着本年度的留学生团,去往英国修习海军以及造船设计。所以忠右卫门将寺泽新太郎调了回来,自从松平齐宣被炸弹袭击之后,诸位老中们也加强了自己的护卫。
天野八郎要警备江户本城,是调不过来了。寺泽新太郎暂时没有指派,便先带队在忠右卫门身边侍卫,等候升迁之机。
本身寺泽新太郎也是忠右卫门的随从出身,对于这一任职并没有什么抵触的,等于干回老本行。只是随着忠右卫门的身份水涨船高,这侍从的级别,含金量大大增加。
“外面有谁递帖子?”忠右卫门端坐在堂。
“我瞧了瞧,无甚紧要的,殿下要过目吗?”寺泽新太郎取出了几分名帖。
“这个二宫弥次郎我瞧着眼熟,你见过人没有?”忠右卫门翻动着名帖,感觉这个人的名字很眼熟,但是也记不太清。
“这是御普请役二宫尊行,他的父亲是二宫金次郎尊德,原任日光奉行手付,两年前病故的。这回他来,应该是为了利根川整治工程的事情吧。”寺泽新太郎是个合格的侍从官,对这些名帖上的人,都提前有所了解。
“噢……”忠右卫门想起来了。
前头安政大地震,震中心就在关东附近。因为超过7级的恐怖地震,利根川及其支流的许多堤坝和水利设施,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沿岸农田的生产,也因此而受到冲击。
单凭农户个体,或者是一两个诸侯,是不可能有实力去整备整个利根川的水利工程的。可是幕府的财政主要倾斜方向,都在江户重建,以及东海道铁道的建设上面。剩下来的那点钱,肯定是不足以兴修水利。
所以整个事情就拖延了下来,一直悬而未决。现在一心经武的井伊直弼出巡去了,幕府的财政大权交到了松平齐民的手中,二宫尊行又燃起了希望。准备拜见诸位老中,请求大修利根川水利,恢复农村。
对了,二宫尊行大伙儿不太熟悉的,但是二宫金次郎尊德,在日本历史上还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人。后世里很多学校,都有一个铜像。是二宫金次郎背着一捆柴火,手捧着《论语》在读书的形象。
明治时代的修身教科书中所写的“文部省唱歌”歌词———“砍柴又搓绳,草鞋作不停。父母好帮手,幼弟照料勤。兄弟友爱深,双亲尽孝心。二宫金次郎,世人好榜样。”就是讲得这位老兄。
尊德16岁丧母后,家人离散。两个弟弟由外祖父家收养,尊德则寄居在伯父万兵卫家。他在繁重的劳动中坚持学习四书五经,不忘复兴家业。
其自身的艰苦生活和目睹农民如蝼蚁般的生存惨状,使他认识到唯有读书才能使人产生希望和理想,立志通过勤奋学习实现家业复兴。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