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节
为了瓜分如此庞大的侵略利益,英法等国此时的目光,显然应该都聚焦在清国,等闲三五年内,是没有心思来管日本的。
这种想法,举个不算恰当的例子,春秋战国的时候,韩魏看到秦国攻赵,只是庆幸,而不是紧张。毕竟强秦攻的不是我,我又能够得到一夕之安寝了。当然啦,等到秦国攻打韩魏的时候,赵国大抵也是这么一个想法。
现在忠右卫门的意思也和这个差不多,列强暂时吃清国就能够吃饱了,一时间没有空来管咱们,咱们还是安全的。
但是趁着这个当口,幕府必须做点什么!
“继续说……”德川家定看忠右卫门的样子,就知道忠右卫门的话还没有说完。
“故往十余年,自前代滨松侯在时,幕府便锐意改革。兵马炮船,洋枪新军,一时齐备。然则兵马多仰借洋款,或是苛征于百姓。四方纷纷,六十六国俨然有骚动之意。”
很现实的,幕府自德川家庆任用水野忠邦以来,建立近代新军,加强国家武备,设置新式炮台。现在又是办铁道,又是立电报,各种项目不断上马。
可是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如何了呢?
还是一团糟!
日本,整个国家到现在还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农业国,百分之八十强的百姓,其生活状态,同一千年,乃至两千年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贫穷凋敝化的乡村,正在吞噬着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卑微农民的生命。
如果一直靠借洋债或者是盘剥农民,幕府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洋债不是那么好借,有诸多的附加条件。盘剥农民的话,更是已经到了极限,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怎么办?必须改变方法,开始发展国内!
除了继续全面大力推广桑蚕业,对于整个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幕府要有一个一揽子的计划。要设法改变广大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进而从农业获得更多的资金,充实入幕府的财政,开始工业化和近代化。
幕府不能够再这样盲目的去办事了,得自幕府中枢,到地方上的每一个村庄,开始一场全面的改革。
“你意如何?”德川家定望着忠右卫门,不知道自己这个便宜弟弟,又有了什么样的想法。
“臣弟以为,当充实国本,统筹计划,抚绥百姓!”忠右卫门想了一夜了,已经有了一个还算上得了台面的思路。
“说!”
“由幕府牵头,实施第一个天领内五年计划!”
忠右卫门希望借助于已经在领内改革成功的锅岛直正,以及在关东天领内六百座村庄进行过农业改革试验的二宫尊行等人,对整个天领,进行全面的农村复兴计划。
要挽救陷于赤贫的农村,令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年计划?”左右的老中们纷纷露出或惊或疑的表情,并不知道忠右卫门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反正话也说开了,再者咱们的身份也在这儿,不怕说了会有什么事。忠右卫门索性一步到位,把该说的全都说完。
“请上様开内帑,出库金五十万,推行助贷法。”
第31章 重新着力于农村
就算德川家定的脑子转的慢,可是开内帑这话,在座的谁不知道,谁不清楚?德川家定虽然面色没有什么变化,可是他的眼皮显然在不断地颤动着。
“……”左右的老中们不开口了。
话题比较敏感,忠右卫门和德川家定是兄弟两个,有些话他们能说,别人不能说。就算是松平齐民,也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端起茶杯来,假装自己没听见。
忠右卫门很清楚的,德川家庆时代,幕府的财政就出现了严重的亏空。但是幕府亏空,并不意味着将军様亏空。满清朝廷的国库亏空,内务府难道会缺银子使吗?
川陕豫晋饿死上千万人,妨碍慈溪太后修颐和园吗?横竖都是一个道理,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都一个批样。
作为将军,开销很大,收入也绝对够多。虽然几千万是肯定没有的,可是小几百万应该问题不大。历史上德川家定去世之后,德川家茂上位,光是为了家茂同和宫的婚礼,就花费了不下百万两黄金。
这钱总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吧,而且事情办得这么急,肯定是有现钱,才能立刻应付。刮地三尺你也得花时间去刮啊,哪有事到临头了,才想起来去刮地皮的道理。
所以眼前德川家定的私房钱,虽然不会很多,却也绝对不少。之前笃姬夫人还帮他把大奥给腾空了,每年节省了数十万的宫廷开销,这钱肯定也都存在内藏之中。笃姬夫人本身也不是什么喜好奢华的人,大奥的花费连前代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施行助贷法,无息借贷给百姓金钱,分五至十年还贷,救百姓于豪农豪商之手。”忠右卫门直接照搬二宫尊德的想法了。
在幕府干了这么多年,忠右卫门很清楚,幕府实际上在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之后,财政上面就很依赖工商业。而应该为天下根本,幕府基石的农业,却逐渐破败衰落下去,成了不太受重视的那一部分。
为什么呢?因为商业来钱快啊!
只要把垄断权授予豪商们,后面幕府就等着收钱便是。而且没有钱的时候,还可以要求豪商们奉献孝敬。甚至可以和豪商们借钱,奈良茂的老子不就是收了一个茶碗,就借给德川家齐四万两黄金嘛。
再者说了,商业上都是活钱,谁家做生意,不留点活动资金啊。幕府和将军一开口,这钱就能哗啦啦的送来,简单轻易。
反倒是农业,靠天吃饭,一场大灾下来,整个关东直接绝收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而且年贡大多都是实物,需要将大米折现,这对于封建政府而言,实际上是很不方便的。
就比如说张居正改革变法,就将明朝的税收大部分改为了货币征收。当然啦,该派的实物到明朝灭亡前,照样在派。征收现金货币的好处多多,除了苦一苦农民外,基本上整条线上的所有人都能受益。
但日本的国情不一样,在幕府建立之初,各地的发展水平不同,通行的货币不同,领地的产出不同。只有大米,是全国通行的一般等价物。所以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石高制。
而到了历史上的明治新政府,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没几年就抛弃了实物征收,改用货币。就和张居正改革一样,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已经充足,能够流通了。
可现在,幕府还是在收大米!
且年贡米占到每年幕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强,幕府一边享受着天领征收上来的年贡米,一边又极大地漠视着农村的发展。仅仅因为大米不能快速的变现,不能轻易的花销出去。
再不能花销,那也是幕府财政收入的大项。忠右卫门认为必须要把这个大项给维护好,给稳固住,进而增加这一项的收入,扩大幕府的税收基础。
现在第一步,令农民不至于借贷而破产。二宫尊德显然很清楚封建官僚都是什么尿性,他以前实验的时候,就要求无息借贷,令此中没有任何的利润可言,避免部分恶心烂事的发生。
办这样的“善政”,那只能依靠幕府这样的中央政府,其他人是办不成的。而幕府能不能办成,就看眼前德川家定愿不愿意掏钱了。
“除此之外呢?”德川家定没有答应,也没有否决,只是让忠右卫门继续说。
“开放天领内一切山林沼泽,只要开发出新田,田地便属于开发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