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节
可是农民有农民自己的考量,养殖了桑蚕,要是不出事还好,出事了怎么办?出事了难道我们也吃桑叶,吃蚕丝吗?
当然不行!
用高尔基的原话来说,那就是“哪里的农民都一样!”
举个同样种植棉花的例子,在旧殖民时代,英国政府命令乌干达和肯尼亚的农民种植棉花。这是很正常的事,英国的纺织厂需要原料。而殖民地,不就是拿来掠夺原料,和作为商品倾销地的嘛。
但是乌干达农民和肯尼亚农民对改种棉花这一件事的反应大相径庭,乌干达农民在稍作反抗之后,便接受了棉花。而肯尼亚农民,你殖民者就是砍手砍脚,也不乐意种植棉花。
原因很简单,乌干达的农民,他们的粮食作物,是大蕉。就是那种采摘下来,不能够立刻食用的香蕉,还得下锅去煮。乌干达的农民对于烹调大蕉还挺有心得,会往里面加调料,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在某站上面有视频,可以去搜索一下。
至于肯尼亚的农民,他们的粮食作物是玉米。于是肯尼亚的农民坚定的和英国的殖民政府,走向了对立。
无他,玉米和棉花的种植时间重合!
而大蕉则可以设法和棉花错开时间种植,乌干达农民兼种大蕉和棉花,无非就是更加辛苦一点罢了。有殖民者的刀枪威逼着,既然不会影响我吃大蕉,那种就种吧。
所以在推广棉花时,忠右卫门便给鸿池善订下了两个规矩。一是不允许强行逼迫农民全部改种棉花,二是对愿意改种棉花的农民,提前给付一年的外国米,作为收购费。
日本人不是没有种植过棉花,只是在江户时代以前很少,或者说就是没有。真正开始有人种,也就是在最近这百十年。中间还被德川吉宗给强行打断了一次发展进程,将所有的棉花铲毁,改种水稻。
正常一亩地大概能出多少棉花,日本人心里是有数的。耕种的技术和种子什么的,也都完备,只是种植的面积并不广泛罢了。
谁叫日本的年贡只以大米为基准咯。
所有的农民纳贡都要纳稻米,弄得连越后和陆奥这种相对寒冷的地区,都广泛的种植水稻。这是政府和农民的双向选择,没什么好多说的。
“走,随我去百姓家里瞧瞧。”忠右卫门感觉最好撇开鸿池善来走访,只不过没有他带路,这四乡八村的农民,见了生人,恐怕还是会召来鸿池屋的管事,没办法。
“是是是。”鸿池善倒是挺积极。
且不说他提前有所准备,只说他对忠右卫门定下的那两条规矩,都是正常执行的,也没有出现逼反农民的事情,他自然不怕。
到了老乡家里,忠右卫门肯定是要瞧一瞧老乡家的米袋和存粮的。打开米缸,老乡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不管是日本米还是外国米。
让你付的棉花订金呢?
鸿池善保证自己付了,这外国米去了哪里?他赶忙询问本庄的庄屋,庄屋眼睛一瞥那农民。那农民就竹筒倒豆子一般说了起来。
原来是进口的外国米一下发,农民们就把米拿去换成了各种各样的杂粮。虽然他们非常想要尝尝大米的滋味,可是相比较于满足一餐的口腹之欲,还是多吃两顿饱饭比较开心。
本庄的农民,甚至有人拿外国米去换稗子和麸,麸就是稻米外壳和日常吃的糙米,中间被碾米碾掉的那一部分硬质存在。那玩意儿比米要便宜一大截,不太好下口。
稗子就更好理解了哇,日本有的农民还专门种稗子呢。因为稗子不算非常挑地,而且作为某种意义的“杂草”,只要不是气候极端恶劣,都能有收成。粮食能有收成,那就有人种,农民的经济观念,就是这么的朴素。
我本来就是吃稗子的农民啊,种稗子有什么不对的。
“所以鸿池屋的英国米,年初确实分发与你了?”忠右卫门再三确认。
“是是是是,是给了小的。”
很好!老百姓有口吃的,那就不会造反。忠右卫门放下心来,可以让鸿池屋继续推广了。
第55章 可惜无男为后继
只不过现在改种棉花的规模还小,等将来规模大了,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咯。反正忠右卫门是顾及不到三十年五十年以后的事情,现在能瞧着鸿池善实心办事,就得了。
鸿池善见忠右卫门对他工作还算满意,心中暗自喜悦。谁不知道下任将军乃是拾丸。而忠右卫门作为拾丸的生父,未来必定执掌幕政。讨了忠右卫门的欢心,那么他们鸿池屋就继续能够从幕府获取垄断经营权了。
“多多请益外国技工,若是能产出不逊于洋布的棉布,幕府必定有你的好处。”忠右卫门半是嘱咐,半是鼓励。
言下之意,哪怕暂时国产棉布的价格要比进口洋布贵一些,也不妨事。幕府的军事订单总归不会少,必然能够养活你这小小的纺织厂。
咱们也不是什么急于求成的人,英国人踏着三百万印度纺织工人的白骨,建立起了近代化的先进纺织工业。说现在的带英帝国是世界第一,那根本就没有什么好争议的。
美国和德国迎头赶上还要几十年的时间,人家那样的强国都得花几十年,幕府这边,先把质量弄好,再论其他吧。反正日本这边有廉价至极的劳工,还有相应的政策扶持,以及本地优势。
总有一天能够把已经充斥市场的英国洋布给打出去的。
如今还是只能任由洋布以及洋鉄充斥市场,谁叫人家有关税协定权,幕府对英美法三国的商品货物,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竞争力,只能循序渐进慢慢来了。
“小的明白,小的明白。”鸿池善答应的飞快。
别看这位是家资数百万的大老板,可是在忠右卫门面前,那屁也不是。当年水野忠邦直接将钱屋抄家的事情,如今尚且历历在目。封建王权之下,商人的地位过于的卑微了。
“对了,你可有后嗣?”忠右卫门想到了一节。
“尚未得男。”鸿池善有些无奈。
和一般的武家一样,鸿池屋的继承人也出现了问题。当代的鴻池善右卫门,也就是眼前的鸿池幸富就不是上一代的儿子,乃是从分家山中家抱养而来的。为山中又七的长男,山中又七也是山中幸盛的后裔,没差别。
历史上鸿池家最后甚至做到了贵族院议员和男爵,子孙绵延,有儿有女,可眼下就是屁也没有。
“可惜,若是有次男,送来拾丸身边做一小姓,十分恰当。”忠右卫门只能拍拍鸿池善的肩膀了。
鸿池善看年纪,比忠右卫门要小好几岁,大约也就是二十多的样子。正常来说,生育能力没有问题的话,应该已经有儿子了。所以忠右卫门才想到这么一节,让他们家老二到拾丸身边做小姓。
将来拾丸继位了,这小姓肯定要水涨船高的。那么就可以更加紧密的把鸿池屋绑在幕府的破船上,大大的拉拢与他。更重要的是,也算是给鸿池善吃一颗定心丸,你儿子在幕府最高的权力中心,鸿池家必然安全。
但他没孩子……
“哎呀!”本身就是心眼通明的人,鸿池善听到这句话,那真是想痛骂自己八百遍。
自个儿怎么这么不中用,婚也结了,但是就是不见响。这努努力力的,连个女儿都没见着。现在忠右卫门正在兴头上,若是有儿子,别说是次男了,哪怕是长男,也要立刻顺杆爬,送到拾丸身边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