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节
封建官吏,其实从底子上,就不是很支持开疆拓土。如果全都是日本人的所在的领土,那还好说一点。说到朝鲜的话?关我什么事呢?
幕藩体制已经形成了某种平衡,大伙儿对于什么征讨外国,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丰臣秀吉的时候,如果说把你分封去朝鲜一道,那还有很多诸侯十分乐意。现在你要说征讨朝鲜,然后封你一道,诸侯们的积极性就大大下降了。
如今的诸侯,大部分都图稳定,不希望折腾了。从侧面来看,幕藩体制实际上是很成功的,绝大多数的诸侯都养废了。
“英人意图以巨文为港,控厄水道,分属他国之事,与幕府并无关系吧。”德川庆保列席会议,还是比较积极的,主动发言。
“话虽如此,只是朝鲜分属邻邦。有朝一日,变为英、露等国之土。若是英国,到还好说,若是露西亚,必将为幕府之大患啊。”水野忠精当即表示了忧虑。
没别的理由,朝鲜保持现状,那没得说,就现状好了。或者说英国占据了朝鲜,那也不是什么坏事,起码现在幕府和英法的关系都很不错。而且从可以预见的二三十年,乃至三四十年来看,幕府会持续的向英法学习各种先进科技,增强交流,那关系也差不了。
一代人忙活一代人的事,水野忠精也只管这二三十年,幕府和英法亲善就得了。
可要是按照英国人的预估,俄国人侵占朝鲜了怎么办?那时候俄国人距离日本就只有一个小小的对马海峡啦。
幕府和俄国结了这么多的梁子,况且又在英国人的船上,给英国人做马前卒,你就是想和俄国人完全和睦,也不可能啊。
“便是这个道理,朝鲜无论如何,也不能为露西亚所夺!”松平齐宣也是这个想法,随便怎么样都好,但是俄国的势力不允许进入朝鲜。
“英露相争,真是牵连极大啊。”助六办外交的嘛,肯定是十分感慨。
大国们争一争,似日本这等小国,很容易就被牵扯进去了。牵扯了还不算完,有时候还把自己给牵扯死了,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臣以为此事或许是好事一桩!”坐在末尾的福泽谕吉突然正声说道。
“恩?”连带着忠右卫门的所有人,都转头望向他。
作为江户大学的教务长,实际上福泽谕吉的官阶和三千石旗本差不多,在外面已经是人上人了,在幕阁的诸位老中这边,那也就比利根川里面的鲶鱼少点罢了。
“既然英露皆争,则说明朝鲜乃东亚之锁钥。我日本以西即是朝鲜,于我国防而言,殊为重要。若是英人占据,则我可得数十年之安泰。借此时机,幕府亦可深入朝鲜八道,或是采矿,或是籴(di)米,官商两便。”
福泽谕吉的想法到是很简单,英国人本身在东亚就要仰仗幕府这个马前卒冲杀。如果他试图控制朝鲜,那么极有可能的,他会雇佣幕府的人马,去轮替英军驻守。而且英国应该主要也是殖民化朝鲜,且采取的大致应该也是以鲜治鲜,甚至以日治鲜的策略。
英国人嘛,最喜欢划线。在划线之后,就是做搅屎棍,没有民族造民族,没有宗教引宗教,没有阶级分阶级。
有很大的概率,他会引入一批日裔移民,担任殖民地政府的中下层官吏,也会允许日裔在朝鲜进行相应的投资和开发。
幕府虽然没有得朝鲜之名,却有可能得朝鲜之实!
只要日本在朝鲜有了一定的实力,那么自然而然的,日本的西部边界也就安泰了。毕竟如今的大炮也就打几千米吧,在朝鲜站稳了脚跟,其他三面也都稳妥的话,日本本土四岛便安泰无虞了。
“倒是有几分道理。”忠右卫门点了点头。
让英国占了朝鲜,或许还真不是什么坏事呢。
“或许英人也不愿立刻以兵临朝鲜。”福泽谕吉继续说道。
他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大学生,对于英国有很深刻的了解,知道英国人的各种套路。或许这一回英国人只会要求朝鲜李朝放开国门,令列强自由进出。然后等过了几年,英国在朝鲜的势力加强了,就改为建立保护国。
再之后,就一步一步的殖民地化,最后彻底建立一个殖民地,建立事实上的殖民统治。套路非常熟悉,很多地方就是这样变成英国人的地盘的。
况且朝鲜不是什么烂地,人口千万,便于英国人压榨廉价劳动力。又有金银铜矿之资源,还是远东抵御沙俄南下的桥头堡阵地之一。光是朝鲜本身,就足以供养数万英国大军,占之不需英国开销多少,算是合算的买卖。
“或许使英人保障李朝之独立,是否妥当?”忠右卫门理清了思路了。
说是让英国人保障朝鲜李氏王朝的独立,实际上就是为英国人下一步进入朝鲜打下基础呗。英国人本身肯定愿意,俄国人反对无效,美国正在内战,法国大约要求门户开放,清国自身难保,此事好办的很啊。
第158章 保障李朝之独立
巴夏礼的照会来得非常快,在简短的叙述了一番英日之间的友谊之后,巴夏礼就通知幕府方面,必要时幕府又得帮着英国人出兵了。
因为俄军大举逼近塔什干,英国人在亚洲的主要军事力量,都要转移到阿富汗和波斯一线,以保证这两个实际上的英国保护国的安危。所以在远东这边,身为马仔的德川幕府,得给英国大哥纳“血税”咯。
和哈什科维奇说得一样,英国人派出以飞马号为首的三条军舰,占领了巨文岛,并且直接到岛上升起了英国国旗,开始储存煤炭,建设炮台。
同时朝鲜李朝本身没有任何外交,所以英国人委托和朝鲜有实质上外交的清朝廷,以及德川幕府,转为呈递给予李朝的外交照会。
声明带英帝国将以五千英镑的现金,租借巨文岛。
此时李朝在位的乃是几乎毫无实权的哲宗大王李昪,这位老兄旁支入继大位,其父乃是全溪大院君李广,据说继位之前,只读过半本《千字文》,毫无治国理政的能力。
实质上李朝的实权,被以大王大妃神贞王后赵氏为首的丰壤赵氏,以及王大妃纯元王后金氏为首的安东金氏所掌控。他就是想要有所作为,也几乎毫无可能。
骤然从清使和日使处接获英国租借巨文岛的消息,这位治国无术的大王立刻慌了手脚。座下的群臣则是争论万端,得不出个结果来。
为之奈何?
咱们忠右卫门从来是急人之所急的,江户及时雨,关东呼保义嘛。在巴夏礼送来照会之后,忠右卫门就亲自和巴夏礼商议了一番。
不必说,巴夏礼也是有心在远东建功立业的。他的前辈额尔金伯爵这会子可是已经成为了印度总督,阿尔考克则成为了海峡总督,成功的先例无不激励着他。
当忠右卫门建议英国索性租借巨文岛,同时逼迫朝鲜开国,并和朝鲜签订保证其“独立”的条约之后,巴夏礼不出任何意外的答应了下来。
这事对英国并无任何坏处,本身巴夏礼来日本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联络德川幕府,钳制沙俄的发展。现在朝鲜眼看着有可能要落入沙俄的手中,大英帝国怎么能够不先下手为强呢?
今儿先以国际公法,保障了朝鲜李朝的独立,将来就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清国方面,根本不必太过于在意,稍微恐吓一下,清朝廷就会立刻放弃朝鲜这个藩属国。他连自己老家的龙兴之地都可以出卖,有什么不能出卖的。中法战争打赢了,还把安南给出卖了呢,区区一个朝鲜是吧。
现在就看朝鲜本身了……
以朝鲜国藩属对马州郡守宗义和为通信使的使团,很快就出现在了江华,然后便被李朝的官吏,护送去了汉阳。
宗义和不过是借他一个名字而已,实际负责使团的则是跟着去的福泽谕吉,以及英国使馆秘书麦华陀。两人需要和李王讲明国际大势,以使李王打开国门。